謝少敏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摘要】開展績效審計能夠對政府資金的效益進行審計,規范政府對資金的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政府績效審計是政府審計的發展方向,盡管我國已逐步重視政府績效審計,但由于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處于初級階段,各方面都還處于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在法律法規、評價體系、審計人員等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制約著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現狀,進而提出改進建議和解決對策,以期能夠促進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關鍵詞】績效審計;現狀分析;對策建議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內涵及意義
政府績效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政府及其部門、其他組織所發生地經濟活動進行地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審查和評價。最早的政府績效審計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英國貨幣價值審計。開展績效審計,是政府審計發展的新階段,是深化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改善政府服務質量、提升政府管理績效的重要舉措。政府績效審計能夠反映政府在使用和分配公共資源的過程中是否達到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要求。
二、我國績效審計的現狀
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起步晚,現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并沒有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具體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審計機關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
在我國,審計機關是政府的一個組成部門,國家審計署隸屬于國務院,在國務院總理的統領下開展全國審計工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接受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在這種行政模式主導下,審計機關是政府部門的組成部分這也意味著績效審計其實是“自己審自己”。這種體制無疑無法保證政府績效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受這種審計體制影響,審計機關在審計活動中容易受到上級的影響,這從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國審計機關的權威性不強的缺陷。此外,績效審計缺乏法律依據,必然存在其監督的權威性得不到保證的問題。績效審計部門作為政府的執行機關,對政府的其他部門進行審計,政府“自己審自己”,就會出現故意隱瞞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就容易出現“審計難,審計處理更難”的現象。
(二)績效審計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由于政府部門開展績效審計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政府實施績效評價存在指標上的局限性,政府部門的活動涉及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效益的估算難度大,使得績效審計難以找到恰當的評價標準。因而沒有健全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直接造成績效審計不能深入有效的執行。
(三)審計人員的專業性不強
審計是一項專業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然而在審計體系中卻存在很多非專業人士,缺乏相應的財會知識和審計工作經驗,對現代審計技術不夠熟悉,缺乏管理知識和經濟知識,造成無法有效勝任審計工作,這嚴重地制約了審計運行的進程和質量以及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效果。審計人員對于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獨立性,政府領導層時有對于審計工作進行干涉,導致審計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快我國績效審計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當前,立法模式審計體制是政府審計的主流趨勢。結合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要求人民代表大會統領審計機關,使審計機關獨立行使其職責,不受行政機關以及其他機構的干預,從而真正發揮審計的監督與評價作用。同時也要制定有關各級審計機關獨立性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合理保證它們在形式上和實質上的雙重獨立性。要制定法律法規以明確績效審計的地位和約束力。法律法規要確保審計的獨立性,保證績效審計部門客觀公正的履行其職能;明確授予績效審計機關的權限,從而保證績效審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完善評價體系標準
績效審計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開展績效的對比以此界定需要改進的方向和計劃,因此績效評價體系標準是績效審計的一個重要前提。在建立評價體系標準時,應按照全面性、可行性、合理性的原則,對于不同的審計對象,不同的行業,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大多數標準可以由政府頒布,這樣也有助于績效比較的客觀性;對于一些難以量化的,可嘗試借鑒國外的經驗,采用特殊方法進行評價。
(三)加強審計人員配備
績效審計主要由審計人員執行,因此人員素質、職業能力和獨立性等至關重要。進行人員選拔時,應實行面向社會的統一招考,吸納復合性人才,健全相關的審計執業技術考試,多培養一些高尖精新的人才,整頓審計體系的內部管理模式和培訓機制,對專業人員要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建立起適應我國國情的審計隊伍。在培訓任職人員時,加強素質培訓,提升有關業務的工作技能,訓練一支專業的團隊。此外,還應及時更新審計人員關于政府績效審計方面的知識,使他們掌握最前沿的審計技術和方法。
四、結語
加強對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推動政府行政體制的改革,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目前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受到許多條件和因素的制約。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為完善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起到促進作用,以此推動政府績效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陳少峰.論我國開展政府績效審計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5(18):320-320
[2]宋常.中國特色績效審計制度體系探索[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06)
[3]王云芬.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現狀及改進對策[J].會計師,2015(4):63-64
[4]張浩.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缺失與補救[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166-167
[5]張夢瑤.中、美、英三國政府績效審計對比研究[J].商,2015(19):168-169
[6]張越.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5(4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