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珠
【摘要】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原動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有效的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文通過分析和探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措施和方法,旨在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 興趣 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27-02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為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在不斷的深化,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學教學環境,采取靈活的數學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一、課堂設置疑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的對問題進行探究。首先,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備課準備,科學的分析學生的特點,仔細的研究教材中的內容,挖掘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知識內容,為學生創造輕松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例如,教師在黑板上列出7+7+7+7+7;4+4+4+4+4;3+3+3+3+3,讓學生觀察三個式子之間的聯系,并說明為什么?。學生A回答:“三個式子都是加法運算”;學生B回答:“三個式子的加數都是5個”;學生C回答:“后面兩個式子相加的和是第一個式子的的結果”等。通過這種問題設置的方式,能夠有效的鞏固加法運算的知識,還能最大程度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為學生今后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二、聯系新舊知識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某一連接點上生長起來的,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聯系新舊知識,通過就知識的遷移來達到知識的順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例如,一個因數是兩、三位的乘法時,先引導學生回憶一個因數是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接著,把這個因數改為兩位數、三位數引導學生比較,一個因數是一位數、兩位數的乘法的異同。引導學生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讓學生在就知識的基礎上學會新知識。
三、聯系實際操作
首先,需要學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節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們通過動手體驗到圖形的美、幾何的美。教師將重要的知識內容講授完成后,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其次,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以幾何圖形為例,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幾何圖形知識,在課后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幾何圖形。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講授關于圓柱體的知識內容,學生很難理解圓柱體為什么是由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組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拿出一種長方形的紙,然后與學生一起制作一個圓柱體,通過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圓柱體的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空間現象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故事激發興趣
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應該理性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學生喜歡的因素,融入課堂教學內容當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例如,小學生對西游記的故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將西游記中的人物角色融入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問:“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給八戒采了100個桃子,八戒邀請大家一起吃,現在有30只猴子,八戒列了算式,100÷30=3……10,所以八戒讓大家每人拿走三個,剩下的自己吃了。”然后教師要提問學生,八戒到底吃了多少個?通過故事的方式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的配合教師展開課堂內容的實施。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以一種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學要通過課堂設置疑問、聯系新舊知識、聯系實際操作、故事激發興趣等方式,有效的培養學生對數學數學的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梁金昌.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
[2]董志君.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5(07)
[3]唐志成.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J].南北橋,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