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琳+冷豐
摘 要:管理是現代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管理理論及實踐的不斷發展,人已經逐漸成為管理各要素中的核心,人本管理的思想正突顯出來,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與應用。本文擬嘗試探討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分析在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人性化缺失的現象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 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 人本管理
一、“以人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的概念
人本管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人為本”,簡單地說,就是在管理活動中把人作為管理的核心。它要求重視人類潛在能力的充分發展,重視自由意志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強調人類具有選擇、創造、價值判斷與自我實現的能力,重視人的獨特品質。[1]
2.“以人為本”的特點
通過與其他管理原則的比較,可以發現“以人為本”原則具有以下兩方面特點:
(1)將內部成員視為管理的主體,并使其處于主動參與管理的地位。
通過不斷激發組織內部成員的參與意識,促使其敢于并善于提出合理化建議,達到其對組織決策同意并支持的良好效果,并最終促使其為組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
(2)以激勵為主要方式。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佛隆的期望理論,激勵是提高人本管理效益的根本途徑,組織管理的目標不僅在于完成組織任務,而且還要激發人的動機,充分挖掘潛力,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故此,管理者必須將組織成員內部激勵與外部激勵相結合,重視外部激勵,使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達成一致,進而促進組織的不斷發展。[2]
二、“以人為本”視野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
1.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涵義
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實際上就是人本原理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運用。具體是指在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如何看待人以及如何按照人的本性及其發展規律去進行管理的方式方法,是以關心人、尊重人、激勵人、解放人、發展人為根本指導思想來進行的教學管理,是一種把人作為管理的主體,充分利用和開發學校各種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師生,從而為實現學校整體目標和師生個人目標而進行的管理。
2.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高校教學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人性化缺失的現象。其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教學管理中人性化理念滲透不夠
由于長期受到經驗管理和行政管理觀念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管理觀念中,高校管理者一般通過規章制度來監控教學過程、維護教學秩序。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尚未樹立起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觀念,把教學管理工作單純理解為對教師、學生的行政管理,致使師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個性也尚未得到完善的發展。
(2)傳統的教學管理體制不利于師生的個性發展
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過分強調經驗管理,顯然已無法適應日益變化的高校發展新模式。單一的、剛性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模式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陳舊的課程設置致使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和進度,造成學生知識結構單一,人文素養薄弱。在評價方式上,過分強調規范和統一,用同一種量化指標衡量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的工作實績,阻礙了師生的個性發展。
3.高校教學管理中人性化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宏觀管理體制僵化
由于我國高校運行的體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計劃經濟模式,故此受到根深蒂固的計劃體制及其觀念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當作單純的管理對象來對待,忽視其個性特點,缺乏人性化管理。教師的主體地位沒有得以很好的落實,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也沒有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因此,宏觀管理體制就成為導致目前高校教學管理缺少人文關懷的重要客觀外因。[3]
(2)傳統教育觀念陳舊
在傳統的教育價值觀和管理觀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平等對話、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的平臺與機會。在教學交流中過于注重維護教師的尊嚴,從而忽視了學生要求自由表達與平等交流的愿望和應有的尊重,進而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揮,壓制了學生的愛好、興趣、主動性與創造性,最終阻礙了學生的自我認識。
4.高校教學管理中人性化缺失的相應對策
(1)樹立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學生為本,就是保證學生的學習自由——包括選擇學什么的自由和怎么學的自由,就是高校管理者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要充分尊重、理解、關心、愛護學生,要把以前要求學生被動遵循的教學管理模式轉變成滿足學生意愿的管理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管理環節中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保障學生的學習自由。以學生為本,高校應充分尊重并切實保證學生的自由,確立協調發展的教學觀,建立適應終生教育的教學管理觀念。
(2)樹立堅持“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教師為本,就是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師,關心理解他們,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以教師的權利和意愿作為教學管理的根本出發點,真正的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為他們的利益著想。并要把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滿意度作為高校教學管理評價的重要標準,確立他們在教學管理活動中的主導地位。高校應著力打造一種公平的人文氛圍,為教師提供心情舒暢、自由發展的平臺,使學校的發展目標、教育教學改革目標成為每一名教師的個人發展的目標,將學校利益與個體利益、教學質量與人文關懷融合在一起。
(3)主張剛柔并濟的教學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主張管理者應認真把握學生的思想行為規律,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在教育活動中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設計柔性管理措施。“剛柔并濟”的管理理念更適合目前高校教學管理的實際,也就是說高校的教學管理應該在制度規范下,更多地滿足師生的需要,體現對待師生的人文關懷。
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關于以人為本視野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點想法和建議。隨著我國高校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必將逐漸興起并成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主流。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國高校人本管理的理念尚不夠深入,還無法真正的建立起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的管理體系。這就要求未來的高校管理者和工作人員要逐漸轉變思路,修正傳統的管理理念,為貫徹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以人為本原則而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宮少波. 高校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原則的實現探析
[2]王躍. 教學管理人本原則及其現實意義
[3]劉國美. 人本視閾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