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峰
摘要:當下,中職德育教學受到內外教學環境的影響,對學生和社會都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針對這種現象,進行教學提升的方法探究,以期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
關鍵詞:中職生;德育教學;現狀;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44-02
1.當前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1 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德育教學內容寬泛,專業性極強,要求老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技巧,這是許多中職老師不具備的,反映到教學中就是老師專業素質低下,教學技巧陳舊落伍,導致整個教學活動與教學需要脫節嚴重。
1.2 德育課堂缺乏有效互動。課堂互動是老師了解學生,給學生提供幫助的主要形式,是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實際的教學中,許多老師對于互動注重不夠,造成"師者授課,學者無心"的尷尬局面,得不到有效的溝通,造成教學和學習的脫節,最終的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1.3 德育課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大多教師以教材為中心,而且對教材資源的利用過于簡單,不能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發揮教材的作用。除了教材外還有很多德育教學資源,然而德育教師缺乏德育教學資源開發意識,不能有效整合一切德育教學資源,導致德育教學內容單調陳舊,德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1.4 德育課教學偏離生活實際。當前職校德育課普遍存在偏離實際現象,不能緊密聯系生活,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忽略學生內在道德與情感需求。德育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本,不能將解決學生實際思想需要作為中職德育課教學出發點,德育課教學與學生成長實際脫節,德育課所學知識難以解決學生生活與思想上的困惑,這樣的德育課自然枯燥無味。
2.實現中職德育教學提升的教學基礎分析
2.1 德育教學的人力資源基礎。老師是德育教學的具體組織者,教師隊伍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德育教學的成敗,是德育教學進行提升的人力基礎,學校必須采取措施給予夯實,確保人力資源滿足教學需要。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強化:
2.1.1 高超的組織能力。組織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傳遞、反饋的動態系統,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要懂得如何分析處理教材,如何備課,設計課型,選擇教學方法;同時又要通過觀察、提問、復習、考核等手段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改進教學工作,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效果。
2.1.2 生動的語言藝術能力。教學語言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在運用教學語言時應力求做到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的統一。德育課教學以明理為基本方法,教師的語言應內容簡明、準確,邏輯性強,形式幽默詼諧,加入豐富的肢體,神態語言,實現生動的知識闡述。
2.1.3 廣域的知識體系。德育教師要注重博覽群書,重視知識更新,關注時政變化,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其靈活運用,做到說理時能夠博占論今,育人時能聯系實際。這是德育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
2.2 教學活動的物資基礎。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學物資作為保障,學校作為教學活動的承載主體,必須給予基礎的物資保障,確保教學活動開展所需的各類資源能夠及時、足額供給,從而給予教學應用的物資保障。
2.3 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友善的,它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條件,如果師生關系不夠融洽[1],學生將難以在教學中實現與老師的良好互動,進而影響教學的信息溝通,造成對教學提升的阻礙。
3.提高德育課教學效果的具體舉措
3.1 豐富教學內容。
3.1.1 增加實踐活動內容。德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中職人才,教學的意義需要借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給予展示。鑒于此[2],應該注意教學與實踐的結合,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社會各層面的調研,服務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對社會的了解。
3.1.2 增加時政新聞知識。德育不能死守課本,應該與時俱進,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這就需要老師關系社會時事,能夠將社會時事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實現教學時事內容的添加,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和針對性[3]。同時,增強教學的現實意義,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
3.2 重視運用教學藝術。教學藝術是教學方法的升華,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所在,必須重視。下面對2種成效較為明顯的教學方法做簡要闡述。
(1)引探式教學法。老師通過設疑,話題討論等多種形式實現對學生的逐步引導,促使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究,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
(2)茶話式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顛覆,盡量避免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法,借助輕松愉快的氛圍和熱烈激情的討論,將枯燥的德育學習轉化為機智的辯論和輕松的交流,實現教學形式革新的同時,給予學生思維活躍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3.3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為搞好德育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德育課教師要恰當地使用現代化科技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設備,實現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變革,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4]。
3.4 完善考試考核方法。當前,考試測評仍然是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想要實現顛覆性變革難度較大,只能通過考試形式和測評方式的改變實現測評合理性的增強。具體來說,首先是變革考試內容,適當加入開放性題目,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是將實踐報告納入考試形式,提升實踐在學習中的地位;最后,進行測評時還應該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不能成績代表一切。
結束語: 綜上,德育教學的現狀變革應該從教學要素入手,通過變革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形式實現教學現狀的革新。
參考文獻:
[1] 冉亞蓉. 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J]. 中學生導報:教研周刊, 2012(37).
[2] 陳春琴. 淺談角色扮演法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J]. 教育, 2016(6):00184-00185.
[3] 王曉軍. 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時事教育的滲透[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5(11).
[4] 劉文俊. 教育激勵在中職學校德育實踐中的有效滲透[J]. 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6):00017-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