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鐵華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門規律性強、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教學中發現:盡管有的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辛苦,但實際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有關調查顯示,高中物理是大多數學生認為最困難的一門學科。因此,討論和研究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
【關鍵詞】高中物理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20
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阻礙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擺在物理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為了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主動獲取知識并加以運用以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對策。
一、突出主體性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成功的教學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才能實現。課堂教學過程要“以學定教”,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自由討論的場合,創設聽取意見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勇于、樂于展現自我,保證自主探究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例如,對“電流強度”這個物理量是矢量還是標量學生發生了爭執。一種觀點認為:參照教科書上對矢量概念的表述,電流強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應該屬于矢量。
另一種觀點認為:從定義式,I=q/t看,q和t都是標量,其比值,當然是標量。我因勢利導,組織了一次討論,最終得到結論: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且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的物理量才叫矢量,電流強度是標量。這樣關注主體,以學定教的辯論式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矢量這個概念。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個體才能得到發展。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強調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是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共同學習、討論、研究,使每個學生都達到一定目標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是當前課改的主流,而探究式教學非常需要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選擇有價值的、會產生爭論的,且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
例如,研究影響單擺快慢的因素時,可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的實驗小組,并且提供部分材料(繩子、剪刀、膠帶、幾個質量規格不同的重物、秒表),讓學生自行制作一個單擺,測量在20s內擺動的次數。每組學生都要分工合作:有的制作單擺模型,有的測量、讀數,還有的記錄數據。各組測量的結果不盡相同,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們你爭我辯,提出不同意見。這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列出他們認為可能的原因:測量不精確、繩子長度、重物質量、擺動的起始高度不同等。再讓每小組選擇一個原因進行驗證,學生在驗證過程中真正理解應用控制變量法的必要性和方法。最后各小組交流結果得出結論:影響單擺振動周期的因素是擺長。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們都在積極主動地忙碌著、參與著,通過學生發言、互相質疑、耐心聆聽、積極探討來完成。
成功的合作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探究教學中若能適時地安排一些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不斷監控,及時了解合作情況并加以點拔、引導,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體驗性
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探索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自經歷,提出的現象或創設的情景應當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示意的,即所謂開放性問題。教師的任務是引導、組織好活動,及時把握問題討論的方向,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抓住機會培養其探究能力,最后要求學生給出探究的結果即評價。例如在自由落體的教學中,可先引導學生思考亞里士多德曾提出的觀點:重的物體一定下落得快嗎?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此時教師不要馬上作出評價,而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實驗器材:幾張形狀相同的薄片(金屬片、紙片等),讓學生通過親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說法。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把紙片揉成團與金屬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兩者可能會同時落地;二是把一張紙片揉成團與另一相同質量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紙團先落地。之后對上述的實驗結果展開教學,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求真”的,是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物理學也是“至尊”的,是以理服人的。
四、多元化教學評價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手段
一堂高效生動的物理課堂離不開教師有效的評價。因而為確保物理課堂的高效性,作為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即評價的及時性、真實性、層次性。及時性的評價是對學生進步的肯定,但對于不足之處,也應及時評價,激勵其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但要注意對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護。真實性的評價是對于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切勿過高或過低的評價,否則將會滋生驕傲或厭學心理。層次性的評價則是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發展,從而更好地調整學習狀態,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
總之,探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必須按照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著力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始終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針對學生和教學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不斷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學明.開展物理生本教育,關注學生個體成長[J].學周刊,2013(21)
[2]牛明裕.嘗試生本教育模式,搞好課堂教學改革[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