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接清
摘要:小學的教育是學生接觸學習的起點,學生對知識沒有什么積累,接觸到的知識都是新的,語文中作文的學習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渠道。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作文素材和寫作技巧著重進行指導教學,本文主要從素材積累、創新能力、作文修改三個方面論述小學語文作文指導要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要略;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89-01
小學語文試卷中作文占據三分之一的分數,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指導中我們會發現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沒有創新,言無它物等。長此以往,陷入了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的怪圈,這樣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我們應該從何入手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指導。
1.聯系生活,積累作文素材
作文是記錄生活的文字憑證,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寫作的時候要重視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取材,聯系生活實際,指導學生主動的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教學生寫觀察日記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學習寫作之前,讓學生放學后回家觀察母親做飯的過程,然后寫一篇作文。讓作文來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反應于生活。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的作文空洞,內容沒有新意的情況了。
2.想象能力的培養
作文離不開想象,教師要善于喚起學生正確的再造想象和調動學生的創造想象。常見的想象語句運用方法有比喻式、夸張式、溯源式、再造式、幻想式、向往式等。如要求學生寫作文《我的媽媽》,可從母親的皺紋中想到這是歲月刻下的痕跡,想到母親的含辛茹苦蘊含在皺紋與汗水之中。由此通過回憶想象寫出具體事例,如穿上母親密密而縫的布鞋,感到溫暖一點一點滲上心頭,母親用她至高無上的愛撐起一把溫馨傘,為自己遮風擋雨,等等,這便突破了一般的回憶記敘手法。
3.要在長期的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優美詞句
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涌,下筆如神。沒有語言積累,學生的作文將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有情而不能抒發。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
參考文獻:
[1] 黃濟.試談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策略[J]學周刊.2015年04期
[2] 朱智賢.小學語文作文選材要點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