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艷
【摘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因其獨特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本文從教育教學的實踐出發,就翻轉課堂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誤區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翻轉課堂” 地理教學 誤區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56-01
翻轉課堂進入中小學實驗之后,反響熱烈,對于促進教育方式變革,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地理教師對翻轉課堂的認知,還存在以下幾點誤區:
一、過分依賴于技術改變教育
翻轉課堂不是在線視頻,視頻也無法替代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線微視頻只是翻轉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依然需要教師面對面的互動指導,而非單獨孤立的依賴電腦視頻。翻轉課堂在高中地理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奢望用電子終端變革教學方式,這是不現實的,在實踐中也不可能取得理想成效。教師只有在整體把握課程要求的前提下,積極借助科學技術開發微視頻,使之為課程改革服務,才能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二、用“先學后教”來概括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基于自主學習的問題解決學習方式。與傳統教學的“教”與“學”同步不同,翻轉教學中的“教”與“學”是異步的,課堂上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和講授,而是知識深度加工和知識價值的深度挖掘。教師在錄制授課視頻時,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教”的過程;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授課視頻實際上是“學”的過程;回到課堂的互動研討過程,實際上已不是單純的“教”或“學”的過程,而是一個深度挖掘和思考提升的過程。因此,從教學流程的順序來看,翻轉課堂仍然是“先教后學”,而不是許多教師認為的“先學后教”。翻轉課堂所發生的變化是教學時空的變化,而不是教學活動順序的變化。
三、局限于課內翻轉,流于形式未能掌握精神實質
在平時教學中,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學實驗中采取課內翻轉教學方式,對翻轉課堂的理解存在誤區。翻轉課堂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突破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探究知識。學生在家里或課外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觀看授課視頻,獲取知識,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個性化。這種“課內翻轉”的方式雖然借助了信息技術,但仍然是傳統的“齊步走”教學,既不能讓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違背了個性化學習的規律,也沒有突破課堂的時空限制,不能體現翻轉課堂的優勢,是一種假“翻轉”。
四、將不能開展翻轉課堂實踐歸因于客觀條件的不具備
平時教學中,有部分教師認為高中地理課堂不太適合采用翻轉式課堂教學方法,究其原因在于翻轉課堂的具體實驗過程中,缺少技術條件的支持和學生的積極配合。如果一味的習慣于把責任推向客觀條件的不具備,那么教師是很難得到長進的,教學效果也不會取得預期效果。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主動接受新事物,不斷地發現條件和創造條件,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活動。在當前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藝術,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形勢背景下,教師應正確認識翻轉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于技術、流程、環境的有機組合,只有三要素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共同發揮作用,才能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國內外關于翻轉課堂教學的成功研究案例為中小學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和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翻轉課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對教師的專業與信息技術能力提出了挑戰,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教材內容中選取適當的知識點按需設計微課以構建信息化學習環境、設計“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學習活動、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評價方法,展開班級對比試驗,根據試驗結果調整翻轉課堂授課方式,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實現翻轉課堂的本土化。預想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進行翻轉課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驗,繼而會有一部分優秀高中率先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為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打下基礎,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傅道春,齊曉東.新課程中教學技能的變化 [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張耀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 [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3]張洪珍,劉向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J].地理教學,2014(6).
[4]張文杰.翻轉課堂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4).
[5]張渝江.翻轉課堂改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