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多媒體將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因素有機結合,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課堂教學氣氛因多媒體而異常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也更加積極。與此同時,由于各種客觀原因的存在,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將闡述自己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的幾點思考,只有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兩者的關系,才能真正用好多媒體,讓其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服務。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歷史;利與弊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中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它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元素有機結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契合了初中階段的學習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方式。在聲情并茂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積極,課堂氣氛更為熱烈,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問題的存在。本文將結合筆者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幾點體會,淺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
與弊。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和網絡化教育的發展,初中歷史的教學渠道也在不斷地拓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突
破了傳統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幫助學生有效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意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了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多媒體展示更能體現歷史學科的科學性
初中歷史教材的編寫貼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能力,它的趣味性更強,教材中更多描述了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過程性知識,對于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要求不高。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快節奏、大容量地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呈現課堂教學內容,將歷史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內化和遷移,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中那個歷史知識的容器,而是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知識的探究過程中。
2.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的知識更為形象、生動、直觀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材中的文字只能轉化為教師的語言傳遞給學生,很多內容無法被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學生理解和接受,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完成歷史學習。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改變了這樣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將各種文物的精美圖片、珍貴的文獻資料、歷史地圖和相關歷史事件的紀錄片等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將那些不可能再現的歷史知識具象化,把這些豐富復雜的歷史知識變得簡單易學,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都不再是問題,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與歷史人物相會,參與到歷史事件當中,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內在的學習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
效率。
3.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歷史教學情境,能夠極其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將學生引領到歷史知識的殿堂中,讓學生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的鴻溝,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接受歷史知識,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過去的歷史教學中,教師總是采用一言堂的方式。雖然教師也在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歷史的情境,但是單靠語言來構建顯得有些蒼白和單調。多媒體教學能夠聲情并茂地再現歷史,直觀性很強,學生能夠在多媒體技術創設的情境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將形象和思維融為一體,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時存在的誤區
1.形式改變了,但還是“滿堂灌”
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一直在評判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之后,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出現了認識上的錯誤,他們認為多媒體可以代替老師,于是計算機從頭用到尾,教師無法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多媒體代替教師來講課,由過去的“教師滿堂灌”變成了現在的“多媒體滿堂灌”。一味盲目地使用多媒體,不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會提高。
2.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變成了觀賞者
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非常多的優勢,
但是它并不是萬能的。教師要從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其科學性,使多媒體的運用做到“適時、適度、適當”,恰到好處。
參考文獻:
[1]鄭寶昌.談多媒體、數字資源在初中學段歷史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4(11).
[2]賈廣友.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時應注意的問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8).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