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加波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整個教育體系對于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初中美術課程作為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這一部分工作則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美術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才會對課程感興趣,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
關鍵詞:初中美術;學生;興趣
初中美術課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美術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因此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呢?筆者認為首先就要激發起學生對于初中美術學習的興趣。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課堂活動中缺少文化內涵,教學設置上缺少延續性等,這些教學上的缺失都導致學生興趣激發的不可能性以及缺乏延續性。筆者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設計出了具體課程規劃,如《小小美術家》等課程,從而切實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將具體闡述:
一、課堂面面觀
筆者在備課《垃圾變廢為寶》這一課時,就在思考如何從生活垃圾入手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后來,我發現這一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學生本身對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更沒有學習的興趣。于是,我對教學環節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將這一節課的主題定為更符合學生心理的《瓶瓶罐罐變一變》。在設計教學時,我將課程設計得更符合學生的心理,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將這一課程的執行變得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執行的過程中,我號召學生把廢棄的飲料瓶收集起來再利用,裝扮整個班級,這樣就使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以及目的性,這樣學生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就會更加積極,從而切實提升了教學的效果。但是筆者后續發現,很多學生的作品在下課后并沒有發揮美學功效,很多被他們丟掉了,這就失去了課堂教育的目的,在教學上缺少延續性。經過反思,我發現教學設計上缺乏文化內涵,并沒有讓學生明白課程的意義,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為了使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加科學合理,經過深入研究,我總結了教學時存在的困難。
二、問題大診斷
1.沒調動起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長久以來在傳統教育過程中教師對于美術教學的開展不重視,所以學生并沒有樹立起美術學習必要性的觀念,因此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還是惦記著語、數、外等主要科目。很多地方的教師現在還會占用美術課堂時間開展其他科目的教學,這就從根本上抹殺了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更破壞了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性。教師對于美術教學的不重視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美術學習往往只能停留在概念上,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更不要說到生活中去付諸實踐了,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生美術興趣的激發是極度不利的。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沒有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更不要說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了。
2.本身缺創新性
在課程設置時,美術課程往往缺乏趣味性與創新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枯燥感,更沒有辦法激發學習興趣了。
三、解決的對策
1.讓學生愛起來
美術學習應該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活動。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美術學習時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心里愛上美術學習,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小小美術家》等課程,給課程賦予一定的故事性,讓學生在課程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學習是有趣的。學生對于課程學習感興趣了,其參與的積極性也就增加了,最終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增加了。而且在教學活動中筆者還會將學生創作的作品進行展示,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欣賞,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認可,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加。
2.讓教師動起來
美術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想辦法提升課堂的文化內涵,增加教學的延續性。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應該加強課程的趣味性,使課程更具有活力與內涵;在課程設計上,教師要考慮課程的整體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這樣美術教學才會有條不紊,學生學習起來才會更有
興趣。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對美術教學高度重視,認真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進而改進課程設計,這樣才能讓美術學習更有趣味性,從而讓學生愛上美術學習。
參考文獻:
[1]王仁義.初中美術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J].新課程(教師),2010(3).
[2]尤紅偉.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手工制作與學生良好品德培養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
編輯 楊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