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蘭
摘 要:圍繞主題教學的內涵發掘、小學階段中語文課程主題教學的具體實踐與應用兩個方面展開討論,對主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見解,希望能夠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系統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在小學課程上的不斷改革,大部分課程都經歷了全新的結構重建,小學語文教學也同樣如此,它逐漸成了眾多相關學者的研究對象,在本文,筆者也針對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實踐進行了研究。
一、主題教學的內涵發掘
主題教學指的是根據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規律及生活經驗等確定的語文關鍵詞語,它所體現的是語文教學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現狀以及意義。因此,主題的確定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明確。主題選擇過程通常是一個靜態式的過程,但是隨著語文教師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及教學手段的不斷提升,他們在進行主題選擇時往往會基于教學動態來考慮,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課堂構建豐富的主題,學生也可以在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構建自我主題。
二、小學階段中語文課程主題教學的具體實踐與應用
1.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探索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包括三個過程。(1)教材之外的探索,雖然教師的教學主要是圍繞教材來開展的,但教材并不是教學過程中唯一的資源,教師應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開發更多創新的教學材料,實現課堂知識的進一步拓展;(2)課堂之外的探索。學生的學習范圍若僅僅停留在局限的課堂,會嚴重阻礙學生的事業發展,應將他們的學習范圍擴展到課外,帶領他們在大自然與社會中不斷學習和探索;(3)教師之外的探索。教師不僅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是陪伴學生共同成長的心靈導師,因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遞知識,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
2.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形成階段
2002至2008年是我國主題教學出現并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隨著2002年課程改革要求的提出,我國在小范圍內對改革內容進行了試點,并對基于主題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例如,教學大綱中將《朋友》等課文統一劃入“友情”主題范圍,且該主題在之后的語文教學中也被廣泛應用。在對主題進行劃分之后,可以通過一篇課文來帶動其他相關主題課文的講解,將同一主題中的課文共同為學生進行講解。隨后,在2003年,我國著名研究人員竇桂梅正式提出了“主題教學”這一概念,并由“人民教育”進行了專題報道。而相關學者也針對主題教學進行了如下評價:主題教學是一種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并超出教學結構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語文的工具性進行了充分地體現。隨后我國各個省市都逐漸開始應用主題教學來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和整合。例如,有些語文教師將《秋天懷念》這篇課文歸類于“好好活”這一主題,隨后要求學生針對這一主題拓展新的相關課文,有學生將《合歡樹》與《我與地壇》列入這一主題,從而激發了學生對于生命及愛的思考。
3.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深化階段
2009年至今是主題教學的深化階段,主題教學的深化主要體現在它向現實的進一步邁進,在各種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并完善語文教學體系。另外,主題教學的深化進一步強調了學科分化的觀點,在對日常學習課堂結構進行重新建設的基礎上,還應不斷完善教學目標設定、教學方案策劃、教學內容實施、教學結果評價等工作。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更多地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主題教學的深化階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課文內容結構的重建。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根據主題內容進行分類與整合,確定需要精讀的課文篇目,將學生的文學素養與情感建立的培養內容包含在精讀篇目中。其次是對主題教學中的長課時、短課時及微課時進行重新設置。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主題教學的發展并有效實施精讀課文教學,教師應針對主題教學的原則劃分課時,長課時控制在一小時之內,主要用于對主題課文的精讀和研究。短課時控制在三十分鐘之內,重點針對略讀課文進行學習和分析。微課時控制在十分鐘,主要用于課文的預習及誦讀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與小學中其他類型的課程比較,語文課程所包含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內涵上都更勝一籌,但是現階段,我國語文教學系統尚不健全,缺乏規范的標準,教學體系較為零散,碎片化現象極為嚴重,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有效地將主題教學應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力求改善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參考文獻:
[1]李春光.淺談小學語文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3):30-31.
[2]羅光輝,陳兵安,李奇志.小學語文“坐標式”主題閱讀教學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
[3]吳建荔.圖畫書在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中運用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J].兒童發展研究,2015(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