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美
摘要:教學實踐證明,問題設計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新課標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有效的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走進語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閱讀技能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84-01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板塊。小學階段語篇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其價值主要體現于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體驗樂趣。由于問題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始終發揮著組織和調控教學的作用,引領學生積極體驗和學習。所以,問題設計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設計有效的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走進語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閱讀技能的重要手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這三個階段談談關于語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實踐與思考,以期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
1.閱讀前設計問題——激發興趣,走進語篇
讀前活動是英語語篇教學的前奏和基礎,對于建構語篇文本的內容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常教師設計一些與語篇主題相關的問題,通過問答形式來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相關經驗,掃除影響學生理解語篇的部分語言障礙,為學生順利閱讀做好鋪墊,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圖片或話題預測語篇的主要內容和可能用到的詞匯,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引領學生積極地從生活走進文本。
1.1 導入型問題。問題導入是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最廣泛、操作最簡單的一種導入法。它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緊扣話題,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起語篇文本與以往經驗、知識之間的聯系,迅速自然地導入語篇話題,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2 鋪墊型問題。讀前活動一方面激活學生有關背景圖式,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消除語篇語言理解上的障礙。鋪墊型問題是教師針對學生理解語篇語言點而設置的問題,其目的不僅是尋求問題的答案,更是利用問題對這些語言點進行適當的鋪墊,從而減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認知壓力,保證閱讀教學的整體性、連貫性和邏輯性。
1.3 預測型問題。預測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預測型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語篇插圖、標題后提出的問題,旨在激活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象力,推測語篇大意,為語篇教學的展開做好鋪墊。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7 Acamping trip Part A前,筆者利用課文插圖導入語篇話題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they need for the camping trip? Can you guess?此時,學生思維活躍,圍繞問題熱烈討論,大膽推測,學生豐富的想象涉及到了語篇中的許多語言點。這種基于語篇話題的預測型提問,培養了學生觀察、想象、推斷和探究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閱讀中設計問題——理清思路,理解語篇
讀中活動是英語語篇教學的主體,也是英語語篇教學的核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通過閱讀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從而獲取文本的具體信息或細節性信息。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篇章結構、語言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句法、詞匯等設計一些帶有整體性、層次性、梯度性等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而幫助學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2.1 循序漸進地解讀語篇,探究語篇的意義。導讀型問題。英語語篇教學提倡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學習和理解所學語言材料。導讀型問題是在整體呈現語篇之前,教師根據完整的語篇情節提出的概括性和整體性問題,用來幫助學生快速把握語篇的主旨大意,從而培養學生整體閱讀的習慣。
2.2 梳理型問題。梳理型問題是在學生整體初步感知語篇的基礎上,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緊緊抓住語篇的主線而設計的一些主干性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清語篇脈絡的關鍵,是學生全面、深入理解語篇內容的前提。這些問題要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注重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有力地撐起了語篇的"骨架",使得整個語篇主干分明,全文的語言與情感有了向心力,許多貌似零碎的信息被這些問題串連在了一起,幫助學生理清了理解語篇的思路,提升了記憶語篇的效果。
2.3 細節型問題。由于小學英語語篇內容大都簡單,思想情感也比較淺顯,所以許多教師往往只注重整體性問題和主干性問題的設計,忽略細節型問題的設計,導致設計的問題粗枝大葉,從而使得語篇的理解淺層化。細節型問題是教師根據語篇中的一些細小而關鍵的字、詞、句提出的一些關鍵性、隱蔽性的問題(如以what, who, when, why, how等提出的問題),旨在培養學生靜心閱讀,捕捉文本的細節信息,引領學生正確掌握語篇內容,從而達到全面透徹地理解語篇的目的。
3.閱讀后設計問題——檢測評估,提升語篇
讀后活動是整個語篇閱讀教學的升華階段。教師在學生攝取語篇主要內容知識的基礎上,針對語篇整體和細節兩個層面,不僅要設計一些回憶型、理解型問題來檢測評估閱讀的質量,還要深入挖掘文本內涵,設計一些評價型、生成型、思維型、創新型、探究型等一系列開放性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高級階段,訓練學生綜合概括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完成從知識汲取到能力發展的過渡,將語篇教學與文本價值的提升融為一體。
以上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層層追問,渾然一體,由低級到高級,由封閉到開放,螺旋上升,既檢測評估了語篇閱讀的質量,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拓展了文本的空間,提升了文本的價值,把語言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很好地結合了起來,有效克服了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科本位主義的傾向。
4.結束語
總之,問題設計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恰當得體、精巧的問題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應把握語篇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誘發學生的內驅力,真正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語篇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陸嫻.淺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有效提問的藝術[J].中學課程輔導.2012年04期
[2] 俞秋華.如何進行問題設計:淺談英語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0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