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玉
摘要:新課程改革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考慮如何教的同時,應該多考慮一下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必須把指導學法擺在先于選擇教法的位置加以考慮,真正使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精心設計各個環節,使問題體現時代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學生"樂學"、"易學"、"活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05-01
1.開放設置問題情境
數學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能夠引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開放性與創造性思維。同時,開放性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探索真理的勇氣,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精神與交流協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教學設計就是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于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進行教學設計的工作基礎是了解學生。在了解學生實際問題上,沒有捷徑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也不能用昨天了解的學生的問題代替對今天新學生的了解。教師在實際教學和問題設計中,有時要退到學生的認識角度上進行思考。
2.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來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再將教學各種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最終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這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并且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宗旨。教學的設計必須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每個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都是教學活動的受益者。教學活動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口味。目前,我國教育界結合現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設置數學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注重數學應用"。我們要在教學目標、教學難點和重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方面入手,關注學生特點,設計出優秀的教學方案,采用"數學情況與提出問題"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3.課本知識, 牢固掌握
朱子有句詩曰:"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之所以提到它, 是要說課本的重要性。課本如百源之頭, 各式各樣的題型, 都是課本內容的變化, 數學知識一環扣一環, 環環緊相連, 學習時一定要全面掌握, 特別是復習時, 應做到"三抓": 一抓基礎知識的復習, 對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整理, 把分割學習的知識單點或知識片段組織成知識鏈, 公式鏈, 運算鏈, 對整個課本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二是基礎知識的深化, 復習時對教材知識的整理不能滿足于記憶, 會證明, 而應通過認真分析, 透徹理解知識, 找出規律。三抓基礎知識的應用, 基礎知識整理同時, 要認真研究例題, 舉出一些典型的題目,通過分析解答來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同時也提高了能力。
4.注意訓練培養學生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做題速度和效果,平時就要給他們做一些練習題。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一是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題。二是多鼓勵和啟發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觀察,向多種思路發展。三是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多做數學習題,這是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當然,訓練學生的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訓練學生,要從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入手,也要從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入手。通過訓練,將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自學能力。訓練使學生體會到,學好數學對生活是多么有用。
5.創建師生平等的學習平臺
在教學中,我們不應讓每個學習者去等待知識的傳授,而應讓他們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通過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認知經驗。
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和完成的實踐活動,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雙向作用過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過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如精心設計導入,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客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于"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升華為個人的質。因此,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實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營造充滿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敢于提問,允許有不同的答察。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模武。避免學生的思想處于"等待解答"狀態,達到"發現——創新"的目的。
總之,在新時期,我們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探索,結合實際生活改革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培養21世紀的人才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