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升禮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求知欲望得以培養、學習活動得以順利展開的基礎。學生對學習材料越有興趣,學習思維運轉得也就越積極,學習思路也就越清晰,學習效果自然也會事半功倍。尤其是面對抽象性、邏輯性和枯燥性較強的數學學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就以小學數學為例,并結合實踐經驗,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養成策略進行幾點個人觀點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游戲;生活化;實踐活動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大多數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存在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普遍表現為在數學課上沒有絲毫的學習興趣,學習注意力總會很快轉移到與數學課程內容無關的事物上。所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采取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目前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實際經驗出發,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養成進行幾點個人想法和意見的闡述。
一、將游戲引入數學教學中,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費洛伊德曾說:“游戲是由愉快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的確,富有趣味性的游戲,總是能無時無刻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的心情變得愉悅、歡樂。將游戲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既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會變得輕松容易許多,從而實現對數學知識結構的良好構建。
例如,以一年級上冊中“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初步帶領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辨別之后,我將學生四人分為一組,然后將我在課前準備好的一些圖形紙制品分給了各個小組,要求這些小組按照一定的標準對這些圖形紙制品進行分類,這些圖形紙制品有牙膏盒、魔方、鏡子、三角板、玻璃球、乒乓球、化妝品盒等等。然后,在班里開展分類比賽游戲活動,哪一組花費的時間最短,而且分類準確的小組,哪一組就是獲勝小組。這一富有競爭性的游戲活動,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有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變得富有趣味性,引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有關圖形的知識。
二、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體驗數學學習價值,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然而,目前很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學科的教學時,常常將兩者脫離,不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系,學生感覺數學內容學習起來十分枯燥乏味,而且難以理解。因此,若想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們就得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價值,如此,學生才會樂于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以“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為例,在導入階段,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平時在商店里,都見過把商品的標價寫成小數的情況吧,比如手套5.5元、毛巾2.5元、牙刷7.8元、牙膏12.5元、水杯27.6元、書包57.2元等等。”“見過!”學生踴躍回答道,“那么,你們知道為什么這么寫嗎?中間那個小圓點具有什么意義呢?”這時,學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作答,“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老師的腳步一起來學習吧,學完之后你們就能準確說出剛才問題的答案了。”這樣,我通過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發了學生的學習關注,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實踐性數學活動,體現數學課程的開放性,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單純的教師講述—學生傾聽的數學教學模式,只讓學生掌握了空洞的數學理論知識,卻缺乏將其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而且覺得數學課程學習起來極其無趣和乏味。而開展實踐性數學活動,則可以使數學課堂變得富有開放性和趣味性,學生不再拘泥于周而復始的聽課—做練習的模式中,而是可以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來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鞏固運用,如此,方式新穎有趣,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且能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例如,“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在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之后,我給學生創設了模擬購物情境,即將教室簡單布置成“商店”,擺上標價為小數價格的“商品”,讓學生來對購物活動進行模擬,如此,在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經歷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過程,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和研究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韓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4-12.
[2]柴中安.寓教于樂,創設生動有趣的小學數學課堂[J].快樂閱讀,2013(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