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宇
摘要:近年來,中國的城市霧霾越來越嚴重,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當霧霾中的一些細小顆粒被吸入人的肺部之后,會直接影響肺和呼吸道的功能,甚至會引發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同時,霧霾會導致能見度降低從而造成交通事故頻發,嚴重危害人們的出行安全。為了確保公眾的健康和安全,解決霧霾問題已迫在眉睫。本文擬從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的角度,來分析和探討霧霾的成因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保執法;霧霾成因;解決對策
一、對環境保護法律的認識
近年來,國家對于治理霧霾問題可謂是不遺余力,所出臺的各種法律也可謂是十分嚴格。針對霧霾問題,國家頒布和修訂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總則第一條指出,制定本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總則第二條規定,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污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
縱觀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共八章129條,內容規定詳盡,可謂全方位管控。比如,規定排放檢查不合格的機動車不允許上路行駛、禁止未按規定燃放各種煙花爆竹、建筑施工企業要進行降塵措施、燃油燃煤等要進行脫硫過程,等等。但就目前霧霾形勢仍然沒有好轉的現狀而言,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法律執行力度不夠、民眾及小規模企業不知法,所以當下的艱巨任務是如何做到法律的普及和有效執法。
二、霧霾問題的形成原因
一直以來,霧霾問題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法成本低。造成企業守法會吃虧,相反,違法排污卻可以獲取暴利。地方政府為了經濟發展,仍然沒有從舊觀念中走出來,政府部門也存在著為排污企業開“后門”、對其超排的處罰也是“不痛不癢”、制定處罰上限等現象,這就導致了霧霾問題日益嚴重。
(一)工業生產問題
當提及霧霾的成因,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將工業生產放在首位,其實將工業生產放在首位也不無道理,接下來我們以數據的方式將原因呈現給大家。有研究資料顯示,城市空氣是隨該城市的工業工廠生產總值的變化而變化的,工業工廠越多,這個城市的霧霾天數出現的次數就越多。
(二)燃煤取暖問題
環保部門表示,散煤產生的空氣污染是未來中國霧霾問題最難治理的環節,由于散煤與百姓的取暖做飯等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于此類煤炭的銷售散亂,有關商販的違法問題不容易被追究,所以燃煤取暖也是導致霧霾嚴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三、霧霾問題的治理
當今霧霾的治理不是因為環保法律法規的不健全,而是因為存在許多不遵法守法的企業及個人,所以治理霧霾的關鍵在于如何將法律有效執行。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讓法律得到有效執行。
(一)工業生產問題的解決
目前,眾多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著守法吃虧而違法有利的現象,這就充分說明了當前違法成本偏低、法律處罰違法行為不嚴厲的缺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出臺了以下措施:一是取消了先前處罰有上限的規定,改為按倍數記罰,這樣就避免了違法企業獲取暴利的僥幸心理。二是計罰方式改為按日計罰,加大了對企業的處罰力度。
為了讓法律能夠有效執行,有以下四個途徑:
1.中央政府應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督。督促地方政府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履行污染治理義務。對污染環境企業應依法予以嚴厲懲處,提高其污染環境的違法成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應該盡快建立符合中國地理現實的防治顆粒型污染的通則和落實細則,督促城市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按照標準落實,并盡快將上述細則落實到城市建設、園林綠化招投標過程中,開放相關關聯要素市場,推動施工單位按照環保理念施工建設。
2.政府要向公眾及小規模企業進行法律知識普及。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和互聯網等工具大力宣傳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讓他們做到知法守法。應該在修改法律程序啟動之前和進行中,公開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在政府官方網站上公布電子郵件信箱并設立專題論壇,以多種形式邀請全體市民建言獻策,并加大對違規或者過量排放污染氣體企業被處罰的宣傳力度,從而在全社會起到警示作用。
3.公眾也要積極舉報違反環境法的企業,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明確公眾參與公共治理霧霾的義務,政府及公眾共同參與監督,才能使法律得到貫徹執行,這是解決工業生產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加大宣傳教育,提倡綠色生活方式,鼓勵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多使用節能和新能源產品、拒絕購買大排量汽車、提倡低碳出行,多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燃放煙花爆竹,減少戶外燒烤等。
4.必須認真學習宣傳和切實貫徹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于2015年8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加強考核和監督;堅持源頭治理,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提高相關產品質量標準;從實際出發,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標準,完善相關制度;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著力解決燃煤、機動車船等大氣污染問題;加強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加大對大氣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持立法為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等等。這些規定都非常好,對治理霧霾十分有效,關鍵是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到位。
(二)煤炭取暖問題的解決
煤炭取暖問題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禁止散煤的使用,那么必然影響百姓們的生活,所以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百姓與政府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政府應該盡量控制農村焚燒秸稈、焚燒垃圾等行為的發生。同時應該盡快普及清潔能源與清潔設備的使用,對村民們進行知識科普,讓其意識到清潔能源的優勢并接受清潔能源。具體解決方法如下:
1.應該積極推進民生領域環保立法并堅決執行。堅持以民為本,立法為民。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霧霾現象,PM2.5指數持續不斷創新高、污染嚴重等大氣環境問題,有關部門在加強監督工作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推進相關法律實施細則的修改和完善工作。讓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的強化政府、企業、社會防治責任,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標準、污染排放總量的控制和排污許可方面的制度,加大對燃煤、工業排污、機動車船尾氣排放、揚塵等領域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散煤的無序流通,加強散煤治理,健全和完善重點區域聯防聯控、重污染天氣應對辦法等,真正落到實處。
2.政府可以合理利用空氣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實時把控大氣質量狀態。氣象部門應該注意查看天氣狀況,以及大氣流動情況、實時監測調整通風通道,避免和減輕大氣污染物的滯留,旨在有效解決冬季采暖期大氣污染問題;大幅度減少散煤燃燒污染,為空氣質量改善提供有力支撐。作為煤炭的使用單位也要嚴格遵循法律,盡量少用煤炭取暖,采用新能源如天然氣取代煤炭。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鼓勵公民購買新能源汽車或者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扶持水力,太陽能,風能等發電企業的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先行條件。
3.城管部門加強巡查監管。嚴格查處露天燒烤、露天焚燒、無照經營燃煤、檢查工地揚塵、加大對渣土車、混凝土罐車、砂石車等重型車輛的查處力度等等。
4.積極培養公民環保意識。做好村委會以及城市社區法治宣傳工作,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大對普法工作的投入力度,使公民對空氣污染問題更加關注,也積極為環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周邊環境才會更加美好,才能永續地盡享祖國的青山綠水和碧海藍天。
結束語:經過上文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今霧霾問題日益惡化并不是因為相關法律的欠缺,而是有關企業知法犯法;而導致相關企業這種無視法律的行為的原因正是地方政府執法不嚴,這些違法行為直接或變向開“后門”。在今后的霧霾問題治理中,我們應該加強有關法律的執行力度,同時應該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督力度,若環保法律法規被有效執行,霧霾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時,公眾對實施環保監測監察執法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從根本上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從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也充滿了很深的期待。
參考文獻
[1] 董微.霧霾報道研究[D]. 吉林大學,2014(05).
[2] 張樂熔.淺析霧霾問題及其應對措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2).
[3] 王燦發、傅學良.論我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