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堅民
【摘要】一、二年級的學生處于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轉變為以學習為主的小學生活的過渡期,低年級的學生們仍然非常喜歡游戲活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適當地組織一些數學游戲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低年級 數學教學 游戲
一、二年級的學生喜歡游戲,從游戲中會獲得無限的樂趣。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游戲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對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游戲活動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一、教學中組織游戲活動的作用
1.促進學生記憶力的發展
游戲是學生普遍喜歡參與的形式。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復練習的枯燥,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緊張甚至抵制的情緒。游戲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因此可增加記憶強度,促進學生記憶力的發展。
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需要學生熟練記憶5句口訣,為了避免反復讀背的枯燥,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讀背背,緊接著設計記憶口訣游戲——開火車背口訣、口訣對對碰等游戲,聽到做游戲還是小組比賽,同學們熱情高漲,躍躍欲試,都想自己小組成為第一名,于是用盡各種辦法將口訣記憶完整。在游戲過程中,如果某人出現錯誤,其他同學能最快反應過來,并說出正確的口訣。
口訣記憶本身很乏味,也很枯燥,學生讀著讀著就失去了興趣。設計小組競賽式的游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記憶口訣的積極性,將注意力集中在口訣上。學生在記憶口訣時需要思考如何將口訣記憶得又快又對,這樣的思考過程讓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同時發展了自己的記憶力。
2.促進學生思維力的發展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感性經驗緊密聯系,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面對的是生動具體的活動,而不是書本上的印刷字。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穿插適當的游戲,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學生通過觀察、感知、積極思考而做出判斷,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再創造過程,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得到鍛煉和提升。
如在教學《比一比》時,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比出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一比的方法,將兩支同樣長的粉筆握在手里,一支露出多一點,一支露出少一點,讓學生猜一猜哪支粉筆長,哪支粉筆短,并說說理由。學生有的說這支長,有的說那支長,有的說一樣長,還有的說無法比較。面對這么多的可能性,可以讓學生想個辦法來確定兩支粉筆的長短。在“猜”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僅是在猜,而且在思考,在想如何才能比較長短,最后得出結論:把手松開,粉筆的一頭對齊,再比長短。設計這個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思考問題要全面,不能只關注眼前看到的一部分。
再如,在教學《認識10以內數》的時候,為了避免學生看數字產生枯燥感,我設計了這個游戲——我說數,你拿物品。我說幾,你就拿出幾個物品,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僅認識了10以內的數,還知道數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量,同時還鍛煉了學生聽和數的能力,只有認真聽,聽對了數字,才能數出相應數量的東西,可謂“一舉三得”。
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游戲活動中,由以前被動的思考變為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更認識到了集體智慧的寶貴。
3.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低年級學生有巨大的模仿和創造的潛能。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游戲活動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環節。
如教學《時、分、秒》時,為了讓學生對時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乘客和列車員,在角色扮演前,可以給出一些“條件”:上海開往蘇州,發車時間9:30,到站時間10:10。在乘客和列車員的對話中,讓學生體會到時、分、秒就在我們身邊,并且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如乘客說:“請問現在幾點鐘?”“我們還有多久到站?”列車員會說:“各位旅客朋友,我們還有10分鐘就要到達蘇州站了。”“我們在蘇州站的停車時間是3分鐘。”……這樣有目的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時間的變化以及兩個時刻之間的時間。
再如,教學《元、角、分》時,學生對人民幣并不陌生,生活中處處會用到人民幣,而本節課的難點就是了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為了突破難點,可以將課堂變成商店,學生變成顧客和店員,在買東西、付錢、找零的過程中滲透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同時也滲透了付出的錢、找回的錢和商品價格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知識,在分角色表演中,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老師提供的情境,在今角色表演的過程中,將數學書面知識轉化為實用的生活知識,加強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情境更加生動,情節更加豐富。
4.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是用情感認識世界的。游戲的趣味性往往能激發兒童的內在動機。游戲活動中的合作形式又能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而游戲的競賽性質又能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如口算練習中,一般組織“開火車”的游戲,同樣10道口算題,哪一組用時最少,沒有錯誤,哪一組就獲勝。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不是在為自己比賽,而是為自己所在的小組爭榮譽。作為小組成員,他會這樣想:“我要趕快算好,速度要快,正確率要高,這樣我們組才能獲勝。”在這樣的影響下,每個學生都鉚足了勁,蓄勢待發,注意力自然集中在計算上了。獲勝的小組獲得成功體驗,沒獲勝的小組也會暗下決心,下次超越自己。
二、教學中組織游戲活動的注意點
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要發揮其教育意義,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從而發展思維,迸發創新的火花,成為數學學習的動力。
1.游戲必須全員參與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兼顧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不僅要保護那些積極性高、參與性強的學生的積極性,更要鼓勵和引導慢熱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游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參與游戲的快樂體驗,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也是游戲的主人。如果游戲只面向部分學生,那么游戲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成為一種形式,沒有內涵,更不用說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了。
2.在游戲中學生必須學會遷移
教師在組織游戲時,必須根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量身定做,對傳統游戲進行再創造。進行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借助游戲形象生動的特點突破課程的難點。因此在游戲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總結游戲中的經驗和不足之處,從而形成在玩中學的習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娛樂性。在日后的練習中學生要將游戲中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如果沒有及時反饋,沒有進行正遷移,那么游戲只能成為一個單純的游戲。
3.游戲設計必須有目的
教學游戲是寓教育教學內容于游戲中,來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它與一般游戲的區別在于它是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目的而從事的游戲活動。它的根本目的在于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而一般游戲的目的只是娛樂。因此,每一個教學游戲的設計都應該服從教學的需要,服從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甚至于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與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的特點,又必須具備游戲的特征。教學游戲的目的是“教學”,手段是“游戲”;教學為內容,游戲為形式。因此,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時應注意這一點。
總之,游戲的魅力是無窮的,合理恰當地組織游戲,寓教于樂,樂中求教,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