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一中實驗學校小學部,江蘇 南京 211800)
摘 要:數學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措施,讓學生主導課堂,自主思考、自由討論、主動探究。文章從深度探究、挖掘隱含條件,多元比較、克服日常定式,動手操作、提升實踐能力等方面,研究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維能力;核心素養;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47-01
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灌輸,學生被動吸收,造成學生思維產生惰性,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也有一定的阻礙。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提出新的要求,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數學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發展各方面能力,提高核心素養。
一、深度探究,挖掘隱含條件
在以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講題時常常直接開始解題步驟的講解,這嚴重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授課方式。在講題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仔細地把題目通讀一遍,然后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的明顯條件,接下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找出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然后開始解題步驟的講解。教學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時,有這樣一道題:如果把三角形底邊延長2cm,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增長4cm。已知三角形的底邊長為5cm,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在講解這道題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并且找出已知條件:底邊長為5cm(求解三角形面積最直接有效的條件),然后,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底邊延長2cm,三角形面積增大4cm,由這個條件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高h=2×4÷2=4cm。最后,可以順利求出三角形的面積S=10cm。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也會使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大大增加。
在實際授課時,教師通過鼓勵學生自由交流,深度探究,挖掘問題隱含條件,可以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提高效率和正確率,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謀定而后動。
二、多元比較,克服日常定式
思維定式常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痼疾,它不僅使學生面對新問題時苦苦思索,不知從何處下手,而且當基本問題稍作變化之后,也讓許多學生應接不暇,錯誤百出。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比較分析,觀察問題的變化,克服思維定式,正確地解出問題。比如,講解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只講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類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學會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而且四位數、五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學生也可以輕松得出答案。像25×5,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計算5×5=25,可以得出答案個位數是5,然后計算2×5=10,還需要計算10+2=12,最后可以知道答案的百位數和十位數分別是1和2,得出結果是125。接下來,教師讓學生自己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142×3。學生先計算2×3=6,知道結果的個位數是6,接下來計算4×3=12,知道結果的十位數是2,然后計算1×3=3和3+1=4,知道結果的百位數是4。這樣,學生可以得出結果426。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問題多元比較尋找異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日常定式,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樂于思考以及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提高了學生細心發現、仔細剖析問題的能力。
三、動手操作,提升實踐能力
實踐操作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以有效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和空間。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識,提高能力,提升核心素養。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章時,教師如果只是講解和示范,會讓學生很難理解題目的目的。針對問題,教師可要求學生做出圖形,進行實際平移、旋轉。此外,還引導學生通過對折圖形來辨別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這樣一道題:對直角三角形做如下平移,先向下平移五格,再向右平移三格,并在方格圖中做出平移后的圖形。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用三角尺進行實際平移操作,然后畫出圖形。學生們積極性很高,很快就準確無誤地畫出圖形。還有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總結新規律:把三角形三個頂點先做相應平移,然后把三個點連成線,即是要求平移后的圖形。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動手操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四、結束語
總之,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壁壘,提倡引導式教學,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究,動手操作,進而讓學生擺脫思維定式,增強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張春燕(1985-),女,江蘇南京人,二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撒彩虹.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做到思維能力培養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6).
[2]鄭海標.展現思維過程,培養創新能力——課堂提問重在培養創造思維能力[J].江西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