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琪
摘 要:當今社會治安混亂,再加上高校的擴招、新校區的建立等新形勢的出現,使得高校學生的安全問題面臨著威脅,如何確保高校學生的安全成了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以高職生為研究對象,探索了改進高職生安全教育的對策,為創新教育方法、提高高職生綜合素質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生;安全教育;實踐探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大高校開始擴招,學生和教師的人數都在增長,相應的也產生了許多新形勢和新矛盾,給學校的管理增加了一定難度,首當其沖的就是高職生的安全教育問題。我們常說的新形勢下的高職生安全教育,是指學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以黨中央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安全意識為目標,把學生在校期間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走向工作崗位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納入安全教育的范圍,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新型方式為學生講述安全方面的知識。目前我國高職生的安全教育形勢不容樂觀,普遍存在學校周邊環境混亂、學生素質不高、學校管理有漏洞等問題,為學生的安全埋下隱患,針對這種現狀,本文探索了有效的改進高職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1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安全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地理位置造成的安全隱患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原本散落在市區的各大高校也受到了影響:由于市區土地面積有限,硬件設施陳舊,學校想要擴建規模受到了限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也為了給學生更好的學習環境,國內高校紛紛在城市周邊建設新校區。學校建設新校區,也是推進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新校區地處郊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醫療、超市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造成了學校周邊小攤小販、“黑出租”等橫行,給學生安全埋下了隱患,各個高校的安全工作受到了社會的關注。
1.2 學校周邊環境造成的安全隱患
眾所周知,學生是消費的主力軍之一,而眾多商家正式抓住了這一特點,在學校周邊開設了各種休閑娛樂場所,如KTV練歌房、網絡會所、棋牌室、酒吧、洗浴中心等,這些場所管理混亂,經營人員素質較低,而學校也無權對他們進行監管。高校的學生處于二十歲左右,正值青春活力的年齡,這一年齡段的人普遍熱情好動,好奇心強,追求刺激,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無法抵擋住誘惑,出入這些場所難免會使學生接觸到煙酒、暴力、淫穢色情等不利于身心發展的內容。因此,學校周邊的環境也給學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1.3 高職生素質參差不齊,自我約束能力較弱
由于各大高校辦學模式創新和專業設置多樣化,使得招生人數在逐漸擴大,這就導致了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高職生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能力較差,綜合素質較低,自控能力比較弱,遇事容易沖動。再加上高校里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來到城市上學,接觸到不同于農村的復雜環境,由于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難以抵擋誘惑,單純質樸的性格使他們更容易上當受騙。由此看來,高校加強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問題能夠自己處理。
1.4 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因此高校管理者更多的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就業和學習上面,從而忽視了安全教育問題,這種制度下培養出的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心理素質較差,換句話說,這樣綜合素質較低的學生是無法達到社會建設者的要求的。因此,高校安全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高職院校安全教育制度誠待完善。
2 加強高職生安全教育的探索
2.1 增強對安全教育的重視
學校方面,高職生安全教育機制的有效運行,需要學校各級的高度重視和努力,肩負好自己的責任。主管學生安全教育的負責人制定出實施方案,然后各個院系負責人負責監督實施效果,按照方案有步驟有組織的完成自己院系的安全教育工作。輔導員作為學生與上級領導的中間聯系人,工作之余走進學生,了解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要負責好管理、教育和疏導學生的重要責任。同時,學校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宿舍違規電器、夜不歸宿現象等的查處力度,嚴格考勤制度,并通過校園廣播、學校官方微博等媒介宣傳安全教育知識,使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學生生活和學習。
學生方面,高職生由于學制較短,課程繁重,畢業即面臨著就業,難免使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他們一旦對前途感到迷茫,就會產生學習的倦怠心理,直接的反映就是逃課、上網打游戲、出入娛樂休閑場所等不良嗜好的出現,給學生的安全埋下隱患。所以,高職生要學會自我心理疏導,用健康的活動代替不良嗜好,做到自己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2.2 創新安全教育的內容
高職生的安全教育要實現從傳統的單純理論灌輸向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轉化,可以增加發生在身邊的實際案例分析,幫助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身邊存在的安全隱患。實踐性更強的,可以組織實戰模擬演練,模擬火災現場、綁架人質、防盜防騙等突發緊急事件,讓學生現場學習解決這些緊急事件的辦法,更直觀的加強學生的安全綜合素質。只有安全教育的內容多姿多彩、貼近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高職生踐行安全教育的積極性。安全教育的內容要創新,是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
2.3 整頓和規范學校周邊環境
“大學城”高校集中,學生眾多,這就促進了“校園經濟”的滋生。學校周邊諸如“步行街”、“小吃街”的出現,一方面方便了學生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許多安全問題,例如衛生狀況差,治安混亂、違章建筑多等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呼吁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
首先,要合理規劃學校周邊占地,取締私自擺攤占道的小販,形成小吃街和商業街的有序規模化經營。其次,公安部門和學校保衛處要加強巡邏,保證學校周邊的治安安全。與此同時,要對陌生車輛和陌生人員出入學校實施實名登記制度。對校園里的監控設施、消防設施要定期檢查,確保能夠正常使用。最后,城管部門要對學校周邊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消除因違章建筑占道和違章建筑質量問題帶來的安全隱患。
3 結束語
“學生工作無小事”,我們在關注學生的學業之余,也要重視安全教育工作,把高職生的安全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之中,積極探索改進高職生安全教育的實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為培養出符合現代化建設的全面人才作出一份努力。
參考文獻
[1]凌宏偉.大學生安全教育探索[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2]牛吉榮,張述成,徐學奎.高校安全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0,31(3)
[3]楚良海.高校新校區穩定安全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
[4]萬瑛,許琳.試論新時期高職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東方青年·教師,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