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牛冠杰+牛蘊婷
摘 要:2012年作為世界MOOC元年將MOOC的大幕拉開,MOOC在全球迅速升溫,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紛紛建立MOOC平臺,并探索MOOC在傳統教育中的應用。本文從MOOC的發展展開介紹了MOOC是什么,近些年發展情況的簡單介紹,并且從MOOC混合式教學與SPOC教學兩方面介紹了MOOC應用的主要情況,進而引發大家對MOOC在教育中的思考。
關鍵詞:MOOC;SPOC;混合式教學
1 MOOC的發展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明確將“教育信息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互聯網+”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互聯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顛覆和重構,迫使教育產業升級,特別是對于職業在線教育,未來將讓教育的效率更高,也讓受教育的人群更精準。MOOC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蓬勃發展,在世界以及我國一流大學之間興起,掀起一輪新的波瀾。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的首字母縮寫,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的大規模開發在線交互學習。MOOC是在線課程的發展過程的一個新興事物,與傳統的在線課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2001年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一項計劃即OCW,利用十年的時間逐步將其所開設的全部課程的教學材料和課件公布于網絡,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和教育者們免費無償地享用,為課程共享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足之處是其只是課程實錄并且單項輸出,學習效果難以達成即時反饋,并沒有產生互動效果;隨后出現的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他旨在推動高教教學資源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他的出現已經存在一些簡單的后期制作,課程搭建了BBS,69.2%的課程有留言信息,2.7%的課程有回復信息,但是在線上線下教學互動性、激勵性方面還有所欠缺;隨后出現的微課已經有些類似MOOC,有精心的設計,要求教師不能照搬原始課堂講課,有清晰的內容結構,需要按照知識點設計視頻,呈現方式為短視頻,每段視頻大約5-10分鐘,同時制作需要電視級別制作即具有一定的觀賞性;MOOC是一個在線學習全周期,從觀看視頻,到線下共享觀點,在線實驗,線下完成作業與實驗,在線考試甚至取得證書,具備一個完整的周期。
《紐約時報》撰文稱2012年為MOOC元年,以Coursera、edX、Udacity等為代表的MOOC平臺以及其背后的美國高水平大學領跑在線教育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這三個平臺也稱為MOOC平臺的“三駕馬車”,Coursera(www.coursera.com)源于斯坦福大學是一個盈利性綜合平臺,目前注冊人數與課程最多的,CEO是前耶魯大學的校長,edX(www.edx.org)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各出資3000萬美元共同建設的一個非營利性平臺,負責人是前MIT的一名教授,Udacity(www.udacity.com)是一個專注于計算機教育的盈利性平臺。國內常見的MOOC平臺有清華大學-學堂在線、上海交通大學-好大學在線、高教社-中國大學MOOC和北京大學-華文慕課。
2 MOOC的應用
伴隨MOOC的發展,MOOC的應用已不是單純的在線聽課,由翻轉/混合式教學,到SPOC互認學分,到學成考證,甚至名校不受教育部指標限制進行自行審批指標招生,其應用還在不斷被人們所拓展創新。
(一)翻轉/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指將在線學習與常規的師生面授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是不是教師就不用去課堂教課了?答案是否定的。教師仍然需要去課堂,只是學生在上課前會觀看課程視頻,省去了講解基礎知識的環節,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只講重點和難點,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有強大的數據支持,二有優良內容、使用方便,三是具備大規模作業的自動批改與快速反饋,四是有良好的交互方式及社區資源。
(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
SPOC是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簡稱,是慕課應用于現實課堂教學而提供的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SPOC模式可支持學校自行使用MOOC課程并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相比MOOC而言,SPOC模式更適用于學校開展翻轉課堂在內的混合式教學,實現線上線下學習互動,提升教學質量。
SPOC的內容資源與MOOC相同,只是學習的對象不同。SPOC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對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學生規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private是指學生設置限制性準入條件,達到要求的申請者才能被納入SPOC課程。以清華大學為例,2013年秋季起,清華大學積極探索校內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不但鼓勵全校師生利用MOOC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還將MOOC平臺理念進行推廣,幫助高校及各類機構更好地利用MOOC和SPOC模式進行混合式教學實踐,以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通過學堂在線為學校和各類機構量身打造用于課程教學的SPOC平臺,并挑選現有課程體系中的精品課程提供給高校或機構作為混合式教學的線上課程,目前,已有多所學校與學堂在線建立合作關系,并使用其MOOC教學資源作為混合式教學的一部分。截至到2016年8月底,清華大學學堂在線注冊用戶超400萬,選課人次達600余萬,平臺開放慕課課程875門,國內高校及機構慕課250門(其中臺灣地區高校慕課22門),引進斯坦福大學慕課4門,edX慕課31門,鏈接edX慕課575門,搭建SPOC平臺的學校和機構181家,SPOC課程門次3288。
很多老師有疑問如果用了SPOC后是不是自己就不用上課了?實則不然,以貴州理工學院《電路原理》混合式教學為例,其訂制清華大學的MOOC課程后,選取適合自己學校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成為典型的SPOC教學模式,通常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在清華在線平臺上進行預習,讓學生通過問題去思考討論主動獲取新知識。課上老師著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充分經歷知識的生成、發展與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積極與老師互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3 MOOC的思考
技術對教育的最大作用應該是讓學生沉浸于一種技術中介的環境,利用技術卻感覺不到技術的存在,從而專注于“學習”而非“技術”本身。如果說MOOC帶給我們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展示出宏大的敘事,那么SPOC則像是靜悄悄的革命。從MOOC到SPOC話語的轉移,顯示出人們對MOOC的認識和期望日趨理性。一場以技術轉移為核心的教育變革,最終回歸到應用技術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截至目前,大多數MOOC只能保證學生完成接收信息這一步。但是,高等教育的學習本身是一個過程,不僅要接收信息,還要思考、討論、整合信息,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認識。因此,僅提供MOOC課程是不夠的,而應當對其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促進學習者思考、挑戰、內化以至產生新知識的過程,才有可能對目前的高等教育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形成真正的沖擊。我們認為,當MOOC狂熱消退后,SPOC可能會成為一種更受歡迎的模式。因為SPOC創建的混合教學環境,既融合了MOOC的優點,又彌補了傳統教室課程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