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輝
教吾子弟以及人之子弟
朱曉輝
職業教育;愛生;敬業
當前,師資匱乏、生源缺乏、投入不足等問題困擾著職業學校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辦什么樣的教育、怎么辦,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
職業學校辦的是平民教育,培養的是有現代公民意識、高素質的勞動者。雖然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并不盡如人意,但職業學校依然是國民教育序列中半壁江山,仍要承擔好現代公民教育的重任。職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轉變觀念,恪守師德,做一名愛生、敬業并且堅守理想的職教人。
經常聽到同仁們說的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種教育情懷堪比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但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卻有偏差,在職業學校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確實存在漠視學生的現象。
有的教師認為現在自己學校生源素質差,不管是從事教育管理還是從事教學工作,都極其痛苦,甚至老是把現在的學生和當年的自己作對比,難以走出精英教育的困惑,工作缺乏成就感。
個別教師覺得教現在的學生很委屈,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不肯下功夫備課,也懶得去了解學生,甚至當年在大學里老師怎么教自己,自己現在就怎么教學生;有的考試全班沒幾個學生及格,還自我標榜“有原則”“不降低標準”。
有的做班主任,總認為學生拖累了自己,麻煩了自己,什么事都抱著一種受虐的心態,看不起學生,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沒有一點溫情,沒有一點亮色,甚至一見學生就如臨大敵。
尊重,源自愛心。孟子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仁愛”之心也可推及我們職業教育——教吾子弟以及人之子弟,用看待自己子弟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學生,以上種種問題無須刻意矯正,自然會迎刃而解。誰家的孩子沒惹過家長生氣?誰家的孩子能樣樣優秀?但每個家長還是最疼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是從心底發出的,無可替代。推己及人,我們的孩子如果不能像“別人家孩子”那樣有出息,難道我們就放棄他們嗎?如果帶著這種尊重和愛去理解自己的工作,相信絕大多數職教工作者都能做到嚴厲也必得生之愛戴,慈愛也必得生之愛戴。
眼里有人,心中有愛,這是教育者的高境界。
一個學校對學生有什么樣的態度,學生也必對這個學校有什么樣的感情。雖然有人說“母校,只能自己罵,別人罵就不行”,但職業學校有些教育管理帶來的沖突,的確令人唏噓,有學生在論壇、貼吧上攻擊學校的,甚至還有故意毀壞學校公物的,雖然是個例,也促使我們反思。
我們的教師、學校領導長年工作于斯,年復一年,面對一屆一屆的學生來來去去,很容易產生一種倦怠。但對每一屆學生來說,在學校度過的卻是他們人生的黃金時光,而且一生僅有一次,這種寶貴容不得我們有半點忽視。
所以,不管我們有沒有大愛之心,能不能視他們如子弟,也一定要懷有對教育和教師職業的敬意,是為“敬業”。
朱熹說過“主一無適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這一點,不僅在職業學校,即使在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校也早撂得不知哪兒去了,教師有兼著外職的,有忙著開公司的,有忙著校外兼課的。且不論人的精力差異,用這種方式對待本職工作,對教育的敬意怕早丟得一干二凈。
近年,不少屆學生沒拍過畢業照,就是拍了,也難見多少教師的身影。網傳某高中拍畢業照時留好位置,把老師P上去,想想他們還是“蠻有”職業操守的,起碼知道應該怎么做,更不用說什么開學典禮、畢業典禮,能省皆省了。這些看似是小事,但在學生成長歷程中卻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儀式。
敬業,就要注意教育的細節,這事關師品。教師上課準備不充分、坐著上課、課堂容量不足、閑扯無關內容,看是小事,日復一日,于教學質量貽害大矣。
有的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對學校形象的影響不可低估。一個人可以影響一批人,大家都照著輕松地做,能省事誰不省事,別人能做自己為啥不行?缺了這份“敬意”,可能觸及師品下限。因此,我們應當保持對教育的敬畏之心,在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時,盡可能“主一無適”,做老師就認真備課上課,做班主任就心系學生、甘于奉獻,所有一切的“企業實踐”“社會兼職、兼課”應該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目標。
敬業,是教育者的基本操守。
教育是百年大計,只有甘于寂寞,胸懷理想,才能不隨波逐流,不能哪兒熱鬧往哪兒湊,甚至模糊了辦學的方向。有的學校專業名稱換得比翻書還快,還有的什么專業火就辦什么,各種改革一輪接著一輪,競賽、評比、驗收一項都不落。看上去這樣的職業教育很熱鬧,但長久下來,根本無法形成深厚的文化積淀,也辦不出自己的特色。
傅斯年先生主張教育就應該平淡無奇,他引用老子所謂“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善治國者,無赫赫之名”的話,明確表示只知道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辦學,而不是想盡辦法把學校辦得很熱鬧。
我們職業學校也應如此。當今教育體制掣肘于行政干預太多,職業教育往往很難有自己的辦學自主權。但在這種體制之下,職業學校應走出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不搞沒有主心骨的“唯上是從”,要從學生成長實際出發,以“培養學生”“成就學生”為中心,不搞或少搞政績工程,學生成人、成才、成功是對社會、對人民最好的交代。而面子工程、政治運動式的工作方式,空喊號子、只管做樣子不管實際效果的做法只能貽誤發展良機。
因此,作為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不管面對的學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都應該堅守理想,耐得寂寞,愛生敬業。如果能視學生如子弟,我們面臨的難題和困惑也許就有了正確的解決方向,職業教育也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
G710
C
1005-6009(2017)5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