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侃
課程理念下高中主題班會設計方略
——以學?!案卸鞯男摹敝黝}班會課為例
黃 侃
主題班會是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身心發展的共性和個性問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的教育活動。主題班會的課程化可以讓德育活動更加有目標性和針對性,能夠為班主任尤其是年輕班主任提供有效的教育資源。主題班會課的設計要根據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構建一個相對系統的框架,同時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進行呈現。
主題班會;活動課程;設計方略
班會是在班主任領導和指導下或者是學生自發的,以班級為單位,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組織的對全班學生開展教育的活動,是學校集體活動中最主要的組織活動之一。班會通??煞譃楣潭ò鄷椭黝}班會。主題班會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在班主任的組織和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以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經過精心策劃和設計的班級教育活動。主題班會作為實施班級德育和開展班級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活動課程的一種,所以也被稱為主題班會課。
1.主題班會要體現實踐性。主題班會屬于活動課程,因為它在體現“活動”特點的同時也具有“課程”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的一種主動建構理解的過程,學習過程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建構,即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和對舊知識的重組。因而,主題班會的首要特點就是實踐性,強調學生在班會活動中動手動腦,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主題班會在組織形式上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參與的人員除了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邀請班級以外的人員,學科教師、心理教師、校醫、學生家長、教育界人士、校友、名人大咖等都可以在主題班會中“唱主角”。
2.主題班會要體現綜合性。主題班會的第二個特點是綜合性。活動課程注重在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由于突破了知識體系的局限,主題班會一般以任務來構成內容結構,活動形式不拘一格,師生可以靈活安排。
3.主題班會要體現主體性。主題班會的第三個特點是主體性?;顒诱n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學生在課程中始終處于活動的中心,而不再是課程的旁觀者或被支配者。主題班會更多地是由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主題,這有利于發揮他們的特長,從而進行自我教育,真正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我校國際班“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就是為了幫助正處于叛逆期的學生理解“感恩”的含義而開設的。中學階段的學生可能從未細細體會過父母為他們做的點滴,他們把父母的叮囑當成了嘮叨,把父母的牽掛當成了負擔。為了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并反思,我們讓學生成為主角,同時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和著名節目主持人參加活動?;顒舆^程中既有學生的發言,又有家長代表的經驗交流,還有學生齊聲朗讀班級成長宣言,向父母送上親手制作的心愿卡等環節,整節班會課很好地體現了主題班會課的實踐性、主體性和綜合性。
1.主題班會課的主題選擇。作為活動課程的一種,主題班會課的內容設計必須具有系統性。高中主題班會課主題的選擇要根據高中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結合他們不同階段所接受教育的側重點,構建一個相對系統的框架,同時注意融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高一的學生剛進入高中校園,他們對高中生活、新校園、新同學和新教師都感到陌生和好奇,主題班會課的主題就可以圍繞“適應高中生活”來選擇,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指導他們確立高中三年的發展目標。而對高二和高三的學生而言,主題班會課則應以“成長”和“成人”為主題,通過主題班會課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關注學生的升學壓力,給學生心理上的疏導,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校國際班“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就是針對高二階段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會處理親情關系,和父母疏遠,缺乏感恩之心等現象,結合“感恩節”的契機精心設計開展的。
2.主題班會課的活動策劃。主題班會課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接受教育,在過程中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因此,班主任對主題班會課應做到預設與生成并重,認真籌劃,精心設計,使主題班會課的呈現形式盡可能豐富多彩。所謂豐富,主要指主題班會課本身形式的豐富性;所謂多彩則是指主題班會課的環境布置、環節設置、情緒渲染等要素。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共同設計和組織主題班會課時選擇恰當的形式,通過活動形式鍛煉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以“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為例,我們的策劃過程如下:(1)確定時間。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根據國際班的學習要求,我們把主題班會的時間安排在感恩節當天進行,既增加了活動的儀式感,又能讓國際班的學生切身感受國外傳統節日的內涵。(2)確定主題。語文教師提前設計了“說說咱爸咱媽”命題作文,在全班學生都完成任務的基礎上,班主任遴選6位學生在主題班會上演講,從不同的角度談談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經歷,或跟父母說說心里話。(3)確定形式。學生自制邀請函,邀請父母參加主題班會;學生制作“說說咱爸咱媽”的主題展板;特邀江蘇新聞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全國金話筒獎獲得者林杉現場朗誦朱自清的《背影》以烘托氣氛;特邀美籍外教Anna介紹感恩節的來歷以及她的感恩故事;全班學生集體討論并撰寫成長宣言,在主題班會課上集體朗誦。(4)確定內容。主題班會課由 “理解感恩—領悟感恩—表達感恩—傳遞感恩”四個板塊組成。班會課開始之初,我們首先會讓學生觀看視頻《天堂午餐》來理解感恩:兒子在廚房里燒菜,盼望母親回來吃飯,可是,這只是坐在餐桌前享用美食的兒子的幻想,母親已經永遠離他而去;接著請6名學生回憶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付出,并與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父母最令自己感動或難忘的故事和生活片段,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最后,全班學生集體朗誦成長宣言,并將寫好的感恩卡送給父母,將感恩之心傳遞出去。
1.強調教育時機的把握。教育時機的選擇與把握,對主題班會課教育目標的實現有很大的意義。設計高中主題班會課,班主任需要根據高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學校工作重點或社會熱點來選擇教育時機,把握好教育的“節氣”。例如,“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就是我校國際班管理團隊為了引導國際班學生正確認識西方節日、正確對待西方節日,正確理解西方文化并為我所用,抓住問題及時開展感恩教育的一次有意義的教育實踐。
2.重視班會活動情境的營造。主題班會課需要通過營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獲得道德認知,實現“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案卸鞯男摹敝黝}班會課的活動設計強調充分調動學生的行動參與、思想參與和情感參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努力營造感人的教育情境,同時通過教育情境的渲染和氛圍的影響,讓學生獲得感恩的認識和體驗,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3.發揮班主任的指導作用。在主題班會課實施過程中,班主任既是引領者,又是監督者,班主任要注意對主題班會課方向的正確引導,保證主題班會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這次“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進行的前后,國際班的班主任首先對主題班會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審核把關,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調整思路,改進方案,以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積極性。如,本次班會的展板主題班主任原先確定的是“夸夸咱爸咱媽”,但這個展板主題遭到了大部分學生的反對,他們認為“夸夸咱爸咱媽”這個主題限定了只能說父母的好,其實父母也是人,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也需要不斷改進。班主任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情緒的基礎上,將“夸夸咱爸咱媽”主題改為“說說咱爸咱媽”。實踐證明,教師的這一“讓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感恩節前夕,學生們在班主任的領導下,策劃了這場與眾不同但又意義非凡的主題班會課。
總之,主題班會課的設計需要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來確定主題和內容;需要班主任通過整合學校、班級資源,選擇恰當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更需要班主任在主題班會課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礪,潛心修煉,通過一次次積累實現育人的目標。我們雖然不可能通過一次主題班會課讓學生徹底改變,但我們能通過“感恩的心”主題班會課讓學生明白“只有常懷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舉才會有所作為”的道理,并讓學生們把這種情懷落實到在自己的行動上。
G416
A
1005-6009(2017)87-0026-03
黃侃,南京市第一中學(南京,210000)國際部主任,高級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