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福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玩是天性。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環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游戲活動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整個數學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游戲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70-01對于愛玩的小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增加游戲活動的環節,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習能力。
一、游戲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很多數學游戲都能使得教學過程富有樂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例如,教學“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時,教師可以設計游戲:
(1)將全班學生以8人為一組進行分組,首先有一個人在紙上寫下一個數字;
(2)由他旁邊的第一個人開始猜數字,寫數字的人會把這個人所報的結果與自己寫的進行比較,然后說出是“大”還是“小”,便于后面的人繼續猜測;
(3)依次進行,隨著數字的范圍不斷縮小,最終猜出數字。
在游戲過程中,需要由寫數字的人來控制速度,最后猜出正確結果的學生可以獲得獎勵,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
通過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熟練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然后在玩樂中不斷地熟悉。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小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同時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更好地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提高自身發現數學問題、思考數學問題并且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游戲活動和課后練習相結合
結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將游戲應用到課后的練習中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更加自由豐富的課后活動任務不但可以減少學生的書面作業,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鞏固,提高其參與課后練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乘法口訣表”時,課堂上教師對乘法口訣表進行了講解,但是需要學生課后進行熟悉和背誦,如果只是強制性地要求學生課后背誦乘法口訣表,學生只會迫于壓力而背誦,效果肯定不會很理想。
這時,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讓學生回家之后以乘法口訣表為依托,結合自己的特長,將乘法口訣表表演出來,家長可以幫忙錄制視頻,教師就可以用觀看視頻的方式來檢查學生課后完成的情況。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同時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望,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實踐表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制性、灌輸性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環境,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新的教學模式,而讓學生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復習顯然是非常有效的。
三、游戲活動和課外延伸相結合
學習數學僅僅依靠課堂上短短的幾十分鐘肯定是不夠的。數學來源于生活,是從生活從抽象出來的一門學科,因此,將游戲活動和課外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滿足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需求。
例如,教學“1小時=60分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制作一個時鐘,學生通過繪制表盤,就能深刻地體會到小時、分鐘以及秒之間的關系。
制作完成之后讓學生在自己制作的鐘上面撥動指針,完成下面的算式:
(1)時針1大格=分針走( )
(2)分針1小格=( )分鐘
(3)分針1大格=( )分鐘
(4)時針1大格=( )分鐘
讓學生一邊撥弄指針,一邊填寫上面的式子,這樣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十分輕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將游戲活動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學生課后的時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他們在課余生活中可以邊玩邊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提高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將游戲活動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非常有利的,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