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外資私人銀行通過各種途徑悄然進入國內,以及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中資金融機構私人銀行業務部門的開業,私人銀行業務開始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和其他新興的金融業務一樣,隨之而來的,是金融市場的各類風險和業務發展遇到的瓶頸。中國的私人銀行畢竟發展時間太短,加上經營模式和資源投入缺乏一貫持續性,導致目前大多數私人銀行都沒有完備的系統、平臺、產品服務體系搭好。最后提出其發展的對應策略。
【關鍵詞】私人銀行 業務 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已成為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發展最快的業務之一,“銀行業的二八定律表明,80%自20%的高端客戶,高凈值客戶是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帶來的財富效益不可小覷。然而,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尚不成熟,在業務的快速迭代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當前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進行整體性的研究,對我國商業銀行提升服務質量、創新金融產品、提升盈利能力意義重大。
一、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現狀
(一)服務對象屬于高財富階層
私人銀行的客戶定位于高凈值和超高凈值人群。時至今日,私人銀行的市場區域主要集中于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我國的私人銀行業務開展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來看,各中資銀行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最低門檻為平安銀行規定的600萬人民幣。
(二)服務理念為高凈值客戶提供財富規劃和財富規劃
私人銀行的主要業務是為高凈值客戶提供財富規劃和財富規劃。私人銀行的金融理財師,更相當于客戶的貼身理財顧問。為客戶提供多方面的資產配置,保證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私人銀行也為客戶提供其他的高品質服務,比如藝術收藏品的投資咨詢,私人醫生、健康顧問的咨詢等。
(三)事業部向大零售部的轉變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探索過很多模式。最早走過事業部形式,之后才轉向大零售模式。事業部模式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需要自己獨立發展客戶,這樣就會面臨存量客戶從網點遷移,私人銀行和經營網點爭搶客戶來源的問題。而在大零售模式下,通過協調私行和網點的資源和利益,由雙方合理分工、整合資源,共同提供疊加式金融服務,反而可以在現階段達到更好的維護和提升客戶的效果。
二、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員的缺失
私人銀行業務是很依賴一批高素質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為客戶提供服務,而這些客戶經理是需要時間去沉淀和積累。比如瑞士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退休后被銀行聘請,或者是直接被銀行挖過去。正是通過這種手段積累了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從而真正給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我國目前從事私人銀行業務工作的從業人員專業性還不強,主要以推薦產品為主。還沒有較強的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完善的財富管理。
國外成熟的私人銀行業務,能夠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高價值綜合服務的。除基本的理財業務外,還有稅收規劃、法律服務、行政助理等。目前,我國的私人銀行業務水平還很難達到。
(二)風險評估不完善
目前,私人銀行風險防控主要停留在手工的定性分析階段,定量分析限于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尚未設計和構建風險評估模型對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系統;其次,風險評估對象主要局限于信用風險,面對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和快速迭代的經營模式,單一的信用風險防控就顯得力不從心了。第三,風險評估的制度約束力不強。現有私人銀行運用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尚處于軟約束階段,授權分責管理執行不嚴,內部風險評估的間隔時間較長,加之國有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業務能力不同,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能被動承受市場變化和業務運作中暴露出來的風險。
(三)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不夠重視
近期中外資私人銀行紛紛開張,私人銀行業務在我國有大舉展開之勢,各私人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極其激烈。各大私人銀行的工作重心普遍都在爭攬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和自身影響上,對于相關的風險管理和防范工作,迫于市場和業績的壓力,往往顯得無暇顧及或者根本是尚未考慮。管理體系不健全各家私人銀行最近的集中開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競爭對手所迫,不想落后于對手所致。因此,在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上難免會出現準備不充分等現象,尤其是與營銷、市場競爭距離較遠的后臺部門的相關工作往往存在欠缺,風險管理即是如此。主要表現在:專職的風險管理部門缺失或職責不明確,內部制度不完善或流于形式,風險管理人員配置不到位等等方面。
三、完善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私人銀行業務創新
對高凈值或者超高凈值客戶的需求不僅僅關注于單一的產品投資,更多還要從家族財富系統構架的角度來考慮財富規劃,防止其他因素和風險對財富的侵蝕。比如像家族信托業務,就可以在企業健康運行的時候,先給財富搭一個保護傘,把個人資產和企業資產做一個風險隔離。家族信托和家族理財室業務要做深,這些是未來進一步要深入去做的方向和領域,包括深化跟外部專業機構和戰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在客戶、渠道、服務和產品方面取得更多實質性的進展。
開展全權資產委托模式探索。全權委托是客戶把個人資金交給私人銀行,由私人銀行專業人員做整體資產配置,客戶只是根據風險偏好,設定預期收益率和風險波動,具體配置的產品則不用過多的參與。這種模式在國外私行業務中已很成熟,中國銀行私人銀行目前也已經在部分分部啟動了試點工作。
國外私人銀行客戶專屬定制產品是其一大特色。我國高凈值人群規模增長很快,如何開發具有專屬定制功能的私人銀行業務,也應當作為我國私人銀行業務探索的一個方向。
(二)完善監管制度建設
私人銀行目前是在銀行體系下,受到銀監會的嚴格監管,而其業務模式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又有很大不同,其內在沖突難以避免。國內私人銀行業務一直沒有一個專門的監管制度。目前私人銀行業務的管理主要用的還是《個人理財業務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戰隊個人理財業務,而私人銀行業務與個人理財業務在業務模式上有著較大的區別。因而單純的運用個人理財業務的管理指標很難規范敵人也會業務的發展,實踐中也多有沖突。
制定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管理辦法,發展專門的管理體系。有助于規范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從業人員面對專門的管理辦法,也便于有針對性的開展業務模式創新。
(三)完善獨立的業務管理體系
在未來,私人銀行業務會逐漸朝著有別于一般理財業務的模式發展,業務模式更加創新,投資范圍逐漸變寬,隨著客戶的不斷積累,投資規模也會逐漸增加。因而私人銀行具有投資范圍廣、投資數額大的業務屬性,還涉及大量的離岸業務。因而業務風險要遠遠高于一般的個人理財業務。所以,應該建立獨立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單獨風控部門。保證對私人銀行業務的全面監控,全方位的防范利率、匯率、信用等風險。
(四)對事業部模式進行探索
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初期采用的是事業部模式,但因業務拓展等原因,逐漸轉向了大零售的模式。但大零售模式面臨限制私人銀行產品的開發,內部的架構和人員的專業素質得不到提升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私人銀行業務的專業化發展。所以從大零售再過渡到事業部是未來的趨勢。
與一般理財不同,私人銀行的投資行為多是投資產品的組合。在具體產品設計時要綜合考慮生命周期、客戶背景、未來風險等多方面因素。單純依靠推銷產品的零售模式很難應對客戶的實際需求。因此,私人銀行應更多的考慮如何轉型。摒棄現有的大零售模式,深挖業務主線,做足專業功夫。學習國外私人銀行業務具有,完成具有獨立業務能力的事業部模式私人銀行轉型。在完全開放私人銀行業務之前,探索出一條在分業經營、集團資源整合背景下的私人銀行發展之路。
作者簡介:陳卓(1992-),男,漢族,安徽蚌埠人,就讀于安徽大學,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