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營改增實施半年后,分析基于公司盈利目標下財產保險公司經理人通過決策調整導致市場主體行為變化,與隨之而來及可預見的市場銷售、服務格局調整。
【關鍵詞】營改增 財產保險 經營目標 經理人理性行為 銷售模式 服務模式
我國保險行業“營改增”工作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作為金融行業的一支,與建筑行業、服務業等支柱型產業一同作為我國分稅制改革中增值稅全面替代營業稅的最后一項重點工作,具有深遠意義。營改增旨在降低稅負成本,避免重復課稅,減輕稅負轉嫁,促進經濟發展。方案實施后,已實現平穩過渡,各保險行業主體通過自身調整,逐步適應稅制改革帶來的各項變化,市場格局在主體行為調整中也在發生一系列變化。本文從保險機構經營目標角度出發,考察保險公司在競爭壓力下對經理人行為的考核激勵方式,通過分析經理人理性行為,判斷營改增政策對保險市場格局變化的影響。
一、基于現代保險公司內部激勵模型下的經理人決策
(一)考慮監管壓力制定的“盈利”目標
依據中國保監會現行的《保險公司經營評價指標體系(試行)》,評判保險機構法人、分支機構經營狀況的指標主要包括車險、非車險的增速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三大類,分支機構10個、總部機構12個指標構成。監管綜合考察分析市場后制定的評價指標體現出對保險公司經營要求:
1.穩增長,避免惡性競爭。規模增速類指標車險、非車險增速權重占比30%,但評價方式較為寬松。
增速在-10%至60%之間均可獲得滿分,正常經營保險機構均能夠滿足,但超過60%以上的增長將會扣分,避免保險公司爭搶新業務造成相互抬升費用水平,降低報價的惡性競爭。
2.重盈利,保證持續發展。經營效益指標權重50%,其中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車險銷售費用率評價較為苛刻。
綜合成本率指標要求保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應低于106%,否則本項0分;綜合賠付率與車險銷售費用率指標要求行業對標,超過行業平均值5%,則本項0分。則要求保險公司經理人,尤其是分支機構經理人必須將避免虧損作為首要工作目標,尤其是在占財產險公司70%以上的車險業務經營過程中需在合理運用銷售費用吸攬低賠付率優質業務與降低總體費用水平兩方面尋求均衡點。
(二)商業保險公司經理人目標
為確保保險公司經營評價結果處于監管評價優秀及良好的A、B類公司得分范圍內,各保險公司紛紛建立圍繞“盈利”大局的全面預算管理的財務管理體系、人力資源評價體系。通過財務約束與考核激勵兩種殊途同歸的方式,對總、分機構經理人行為進行規范。
目前,財產保險公司多在財務管理架構中,多選擇財務集中的方式,即:分公司設立的財務部直接受總公司財務部管轄,執行總公司財務方面管理文件,接受審計條線定期檢查,總公司財務部門直接受董事會或法人任命或管轄,接受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總、分機構經理人對財務部門人事、政策制定等方面僅有建議權,而無直接決策權。
營改增后,基于財務集中的保險總、分公司經營將面臨增值稅抵扣及專用發票獲得對利潤將產生直接壓力:①增值稅部分不再確認成為保費收入,使得保費收入下降約5.66%;②若各項成本無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將全額計入經營成本,無法通過價稅分離實現進項稅抵扣;③最終,贈送行為將按照視同銷售完成增值稅進項稅繳納;④如無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非手續費部分銷售費用率提升將帶來當期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提取比例上升,影響已賺保費。
基于上述幾點考慮,為降低營改增帶來的在核算方面的不利影響,經理人將按照以下方式完成決策:
第一,配置銷售費用時將更加傾向結算手續費的代理渠道業務;
第二,更加傾向優先考慮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采購供應商;
第三,針對直銷渠道禮品贈送行為頒布禁止性管理文件;
第四,基于謹慎性原則,在預算制定時壓縮無法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支出,例如銷售人員福利。
二、保險市場銷售格局調整
隨著營改增各項工作逐步落地,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得、抵扣規則、保險公司財務核算制度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保險機構內部調整的一致行動也帶來市場格局的重新洗牌。
(一)傳統直銷模式成本激增,競爭力下降
傳統業務人員直銷模式的銷售成本中從業人員工資、福利、差旅等業務維護費用占比較高。營改增后,此類費用無法通過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稅抵扣,將含稅費用全額計入成本。但營改增后,保費收入卻要進行價稅分離,計入保費收入賬戶的僅為原先的94.34%,核算方式到來渠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為保證渠道盈利性,經理人不得不削減傳統直銷模式下的銷售費用政策,導致渠道競爭力下降,客戶將轉向高競爭力渠道。
(二)中介中間收益率出現競爭性上限
保險中介包括保險代理、保險經紀、個人代理三類,但無論何種形式的中介機構,客戶所享受的出單、理賠、救援等服務的提供主體更多的是保險公司而非代理機構提供,因此代理機構產品同質性較高。
長期以來,個人代理更多體現在壽險領域,在財產險領域以往各地準入要求差異較大,且監管較為嚴格,個人代理人生存空間有限。新國十條頒布后,個人代理獲得監管認可后,個人代理與代理機構將在傳統險業務終端市場一同參與競爭。
如將保險公司看成生產型企業,保險代理機構與保險公司之間相互選擇并建立代理合作關系的行為,可參考要素市場中的買方與賣方關系模型進行探討。目前,新國十條相關政策逐步落地實施過程中,個人代理人準入門檻降低,試點地區已開始放開個人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一對一綁定要求,使得個人代理人在未來大量涌入財產險行業成為可能。雖目前代理機構雖目前占據較大的代理市場份額,但個人代理人擁有最廣泛的群體與較低的準入條件,已對機構代理服務產生替代作用,中介要素市場便符合賣方完全競爭而買方壟斷的要素市場模型,在要素供求雙方博弈中,要素的供給方個人代理人,將遵守完全競爭的法則,在正常利潤率水平下提供代理服務。
因潛在個人代理人主體數目龐大,業務來源分散,單筆業務傭金量替代當月代理傭金量進行分析,個人代理人的要素市場均衡點為個人代理人當月保費總收入對應的全部應稅項目納稅比例與代理機構稅前利潤率相同時對應的手續費規模。
其中:各段約束公式為:
機構代理人若單筆業務代理手續費超過上表計算后對應比例,則選擇個人代理成本較低,若單筆業務代理手續費低于該均衡點,則選擇機構代理成本較低,即中介中間收益率受到個人代理應稅比例上限約束。
三、保險市場未來服務格局調整
目前,保險行業營改增相關政策主要針對售前,針對售后服務、風險管理等專業領域,仍有諸多方面有待明確,此類問題將對保險行業未來服務定位產生更加深層次影響。
(一)理賠款項發票能否進項抵扣
目前,針對保險公司獲得的救援發票、配件更換及維修服務發票能否進行增值稅進項抵扣,在營改增相關文件中并未明確涉及。從增值稅原理出發,進項稅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稅額,保險公司支付事故賠款到維修機構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即為采購維修服務的事實行為主體,維修機構向保險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保險公司可進行抵扣。
如政策最終明確理賠款項能夠進行進項稅抵扣,目前維修專票增值稅率最高可達17%,價稅分離后將直接降低綜合賠付率3%~5%。在“盈利”目標的驅使下,市場主體將大力推動理賠服務供應商采購制度,直賠、零配件集中化采購與直供、理賠服務團隊外包等新服務模式將隨著營改增政策的推進吸引更多市場主體認同推廣,保險及其下游的維修、檢測、鑒定等行業將產生一個緊密圍繞保險行業的產業集群,這也與營改增政策密切上下游相關產業聯系的初衷相切合。
(二)增值服務贈送是否視同銷售
目前,保險機構免費贈送客戶非保險相關類產品(例如加油卡)已明確認定為視同銷售,不得進行進項稅抵扣,但就被保險標的風險防控、損失控制等相關的贈送類產品、服務是作為視同銷售仍有待明確。此類用品如:贈送安全錘、逃生繩索、滅火器、煙感探測等預防、自救設施,贈送定期檢測、贈送救援服務等。對于上述用品是否可作為進項稅抵扣,目前執行層面標準參差不齊,甚至頻繁變動,未能形成統一執行標準,給保險機構經營造成困擾。
如政策最終放風控用產品、服務贈送行為視同銷售,將激勵保險主體將風控重點由事后向事前進行轉移,更多安全做業配置將在保險服務實踐中得到應用推廣,成為取代目前不易獲得的進項稅抵扣費用部分的合理替代。
(三)共保業務增值稅發票開具、抵扣規則
共保為保險行業特有的服務形式,在風險較為集中的重大項目領域應用廣泛,營改增后,共保業務在承保出單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環節、代理費用支付與增值稅專用發票獲得與抵扣環節、日常服務費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與抵扣環節缺乏統一操作規范,導致保險市場主體操作繁瑣并承受較高監管風險。
例如,《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中要求“銀行兼業代理機構最多與3家保險公司建立代理關系”,若該渠道共保業務由3家以上保險公司承保,將有共保方因無法簽署兼業代理協議而無法獲得手續費增值稅專用發票。
再如,主承保方出具全額保單的共保方式下,主承方首先向投保人開具增值稅全額專票,再由共保方開具抬頭為主承保公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主承方進行抵扣的操作中,共保方將承擔保單流與現金流、發票流不匹配的監管風險。
四、結束語
營改增對保險行業仍處于實踐完善階段,針對稅務工作細節,應更多結合保險行業自身運行特點,以期通過分稅制改革,對行業經營不合理,不規范的方面進行進一步調整,發揮財政政策的局部宏觀調控功能,對保險行業主體經營行為進行進一步規范,輔助保監體系,推動保險行業向著更活躍,更規范,更具保障力的方向發展,將是分稅制改革又一項有意義的實踐成果。
參考文獻
[1]劉文忠.營改增對企業稅負影響的量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5:112.
[2]王薇茜.建筑企業實施“營改增”的應對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5:137-138.
[3]柯豫.對餐飲業“營改增”的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6:124.
[4]薛俊奇.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6:141.
作者簡介:張婧(1988-),女,漢族,天津人,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在職研究生,現供職于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方向: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