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萍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話;方法;表達
能力;基礎;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3—0049—01
《語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學生提出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因此,筆者認為,可從學生平時的積累、思考、基礎訓練和觀察生活各方面入手,豐富學生寫話的內容,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于表達,樂于寫作。
一、重在積累,學習表達方法
古人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道,不會做詩也會吟。”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詞句篇章。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品讀、背誦、積累,指導學生將課內所學的好句段和課外接觸的佳詞好句摘錄在“采蜜集”里。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經驗,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如,在教學《找春天》之后,布置學生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學習《筍芽兒》之后,引導學生積累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段落。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從兒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們應用模仿獲得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在積累了一定的好詞佳句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模仿課文說話,學以致用,將知識內化遷移。在運用的過程中,既鞏固了課文的知識,又學會了表達方法,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善于思考,鍛煉表達能力
新教材注重對小學低年級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口語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因而,每個單元都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交流。在交際過程中,應指導學生把話聽得明白,覺察對方的表達意圖,適時接話,恰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雙方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教師不僅要注意課堂交際教學,同時還要將交際的場合、時間延伸到課外,將交際對象范圍擴大為同學、老師、親朋好友,以及其他日常接觸到的人。將口語交際融入學生的生活,貫穿學生的每一天,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場合跟不同的對象進行交際,充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三、打好基礎,捕捉說話內容
造句、寫話、寫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三個不同的階段,前者是為后者打基礎,也是小學語文常見的一種練習形式。這樣的練習可以將積累的詞語向運用遷移,在運用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是一種非常好的語言實踐形式。筆者曾在學生的寫話里發現這樣的造句:小明已經把鞋穿好了;小紅已經上學了。造句的主體都是“小明”、“小紅”之類虛擬的人名,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難道我們身邊就沒有發生過真人真事嗎?為什么連人名都要捏造呢?低年級正是學生運用語言的啟蒙階段,此時應培養學生說真話,吐真言的意識,否則到了高年級,作文又怎么可能表達真情實感呢?我們要記住,造句不是造謠。葉圣陶說得好:“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允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
四、引入游戲,挖掘寫話素材
游戲是一種基于兒童好玩好動、好表現而進行的玩耍或娛樂活動。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其效果仍是其他方法無法代替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勞動同樣重要的意義。”課程是兒童的課程,兒童具有自己角色定位的規律性。對小學生來說,游戲并非成人眼里隨意的玩耍,而是一種嚴肅的工作。教育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在良好的環境下,讓兒童去游戲,會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作文教學來說,游戲是一方快樂的天地,教育極好的時機是教師陪著學生玩,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使兒童作文變得輕松愉快。師生情感應是心靈的零距離,在游戲與作文教學時,教師融入其中便是與學生心靈的對話。這種教學是愉快的,學生更是個性張揚,其樂無窮的。引導學生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學生作文,這樣更有效果。
寫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寫話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復雜的工作。我們應從低年級抓起,調動一切有利因素,為我們的寫話教學服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