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貴林
【關鍵詞】 高效課堂;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師生關系;氛圍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99—01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說是所有教學改革的共同目標,語文教學改革也是如此。特別是在深化課改、追求課堂高效的今天,探索語文高效的教學策略尤為必要。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寶。語文教學要提高效率和質量,首先必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才能引發他們求知的欲望,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喜歡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應時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處處開啟學生的心智,課課給學生以知識、方法及新穎感,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氣氛中自覺地獲取知識和養成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搞好發展創新。教師要借助教材,用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和引導學生的發現和創新。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教法,永遠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激活學生的大腦,開啟思維之門。比如,學習小說時,可以采用猜讀續寫式,讓學生結合小說內容續寫小說的結尾,然后與原結尾進行對比,分析異同,引導學生的創新。
2.開展興趣活動。課堂上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學習語文,也更容易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詩文朗誦、背誦大賽、讀書方法交流會、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等等。
3.培養良好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反復訓練,持之以恒;再次,樹立榜樣,激發自覺性;最后,評價表揚,鼓勵發展。長期堅持,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定是高效的。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可能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我們要把學生該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在這傳授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更多地看重的是知識的授予,卻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我們的教育并不是教給學生多少枯燥的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并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釋疑的時間。學生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升。通過質疑、釋疑的過程可使學生獲得有效的思維訓練,將“學會”變成“會學”,不僅積累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過程中,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這也就為我們創設高效的語文課堂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障。
三、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應積極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而且,只有構建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在心理上接受教師的引導,才能積極主動學習,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關心愛護學生,主動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成長發展情況,并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這樣就能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就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其次,教師應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發現者,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就能產生“安全感”并學會放開自己,敢于質疑問難,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能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積極參與合作討論,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