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漸入人心,要求教師依據新理念、新思想轉變教學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對小學生合作學習的研究,倡導自主、探究的
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要積極探討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的界定
合作學習又稱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它是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開展的一種有目的的導向性活動。合作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合作互助,通過對合作學習的研究,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組建高效的小組合作,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自主探究,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動手過程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意義
語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教師必須要逐漸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依據,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情感的溝通互動,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質是建立高效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建立起成員間相互促進的關系,取長補短,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還要幫助其他小組成員共同進步。那么,該如何開展小組合作,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呢?
1.科學合理地組建合作小組,調動學生積極性
科學合理地組建合作小組,是各小組合作高效學習的基礎,是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的學習過程,發揮集體團結的力量,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樂趣,順利完成小組探究的任務。因此,科學合理地安排小學生分組成為教師組織開展合作學習的首要任務。首先,依據學生特質分組,合理搭配“優等生”和“后進生”。教師要經過認真的摸底,詳細考查學生的個性差異、性格特點、能力特征以及成績差異等方面,進行異質分組。其次,對每個小組成員所承擔的責任進行細致劃分,明確分工,推選出各小組的組長擔任合作小組的主心骨,負責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溝通交流,同時還要幫助教師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第三,合作小組實行動態化管理。學生時刻處在變化發展的階段,教師要動態化地適時變更合作小組,均衡各小組的實力,培養各小組間的競爭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融洽、積極向上的語文學習
氛圍。
2.合理安排合作內容,加強合作學習方法指導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現狀,合理安排合作內容,選擇適合小組合作的內容組建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具有可行性,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究性,難易程度適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當好向引導者的角色,根據各小組合作學習的真實情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排難解疑。同時,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自覺地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合作學習才會更有效果,有利于創建和諧、融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優化合作學習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要加強激勵性評價機制的建構,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提高合作意識,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形成立體的、交互的開放式評價體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行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提高評價質量。公平、公正的評價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興趣,調動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
4.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關注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要學會關注,虛心學習,才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關注三點:關注別人的成果,學會分享交流成果的快樂;關注交流,學會傾聽,取長補短;關注情感,愉悅地參與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增進生生之間的友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體驗到從感情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入新理念、新思想,不斷探究語文教學的有效方式,促進教學順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和團隊合作探究。
參考文獻:
[1]王志赟.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甘肅教育,2011(21).
[2]馬麗娜.小學語文合作教學策略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