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靜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引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知識、探究知識,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開始引用該教學方法,逐漸廢除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然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分析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意義,提供了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
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對素質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有很多人研究中學和大學的數學,卻很少有人研究小學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放在首位。探究式教學在保證學生獲得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還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適應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標準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年齡較小,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學生和教師可以實現充分互動,即可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將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喜歡學數學。
3.創新的教學方法
“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存在著諸多不足,不僅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也過分強調死記硬背、循環練習,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教學方法只關注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興趣的培養。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讓學生學會在練習中總結經驗、提出想法,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反思自身的不足。
二、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
教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活動需要在教學觀念的引導下進行。教學觀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小學數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中,很多教師持肯定態度,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并不好。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
首先,教師需要樹立有效探究的教學觀。當傳統教學觀念與新型教學觀念產生碰撞時,教師不要一味地抨擊傳統教學觀念,而應在保護傳統教學觀念的優勢基礎上,運用新型教學方法。教師應摒棄極端的教學方式,避免走形式化的路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樹立有效探究的教學觀。其次,正確理解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實際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對探究式教學方法有不正確的認知,認為小組合作、問題情境、相互交流就是探究式教學方法,這樣的理解很容易使教學方法形式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內涵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的教學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讓學生主動發現新知
學生發現知識的階段一般可分為:觀察、分析、實踐、概括等,從而獲得新知,然后再通過學生的自我判斷、推理,實現知識的轉移。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讓其主動發現
新知。
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出質數和合數的規律。質數就是除了1和他本身以外沒有別的任何約數,反之,便是合數。在實際教學時,我提出問題“1是不是質數?”大多數的學生認為:“1是質數,因為1除了1和他本身以外,沒有任何別的約數。”而有的學生認為:“1不是質數,因為1只有一個約數。”為了探索該問題,教師可以讓小組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以概念入手。通過討論,可以知道,1是質數。
3.提供探索的機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做自己想做的事,研究自己想研究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小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五角星表示10,圓形表示1,三角形表示0.1。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表示14.3,問25.6分別有幾個五角星、幾個圓形、幾個三角形。用這種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探索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通過研究,我們知道,在小學數學中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應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更新教學觀念,給予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發現新知,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胡瑞.淺談探究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9(10).
[2]劉盛睿,鄧慶玲.運用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J].消費導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