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 要:草原絲綢之路建設將更加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因此,物流企業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這也使得物流企業的管理更加復雜,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管理的前提條件是保證最大可能的物流效率,并且同時要提高可靠性、降低環境風險、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物流設施設備的先進性、完好率和利用率是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基礎,是企業服務水平的標志。文章對我國設備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物流設備;存在問題;發展趨勢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refore, the scal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s gradually expanding, which makes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more complex,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premis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e most possible logistics efficiency,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reliability, reduce environmental risk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operators. The advanced nature, the good rate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logistics facilities are the basis of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for the customers and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quip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logistics equipment; problems; development trend
物流設施設備的性能發揮、先進性是物流企業的物流技術水平的重要表現。針對我國大多數的物流企業設備維護觀念落后、維護策略制定缺乏科學依據、設備故障事故頻繁發生、維修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本文對物流設備的狀態維護進行研究,考慮了物流設備作業量、操作人員經驗等認知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建立基于馬爾可夫決策過程的物流設備狀態維護模型,并進行了魯棒優化研究,對于優化人力和維修資源,提高設備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1]。
1 我國物流設施設備發展現狀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物流設備有了較快的發展,各種物流運輸設備數量迅速增長,技術性能日趨現代化,集裝箱運輸得到了快速發展等。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物流活動中的應用,先進的物流設備系統不斷涌現,中國已具備開發研制大型裝卸設備和自動化物流系統的能力。總體而言,中國物流設備的發展現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
物流設備總體數量迅速增加。以往我國的物流設備基本上是以手工或半機械化為主,工作效率較低。但近年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很快,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極大重視背景下,物流設備的總體數量迅速增加,如運輸設備、倉儲設備、配送設備、包裝設備、搬運裝卸設備(如叉車、起重機等)、物流信息設備等。物流設備在其自動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基本形成了物流設備生產、銷售和消費系統。以前,經常發生有物流設備需求,但很難找到相應生產企業,或有物流設備生產卻因銷售系統不完善、需求不足,導致物流設備生產無法持續完成等。目前,物流設備的生產、銷售、消費的系統已經基本形成,國內擁有一批物流設備的專業生產廠家、物流設備銷售的專業公司和一批物流設備的消費群體,使得物流設備能夠在生產、銷售、消費的系統中逐步得到改進和發展。物流設備在物流的各個環節都得到了一定的應用。目前,無論是在生產企業的生產、倉儲,流通過程的運輸、配送,物流中心的包裝加工、搬運裝卸,物流設備都得到了一定的應用[3]。
隨著物流各環節分工的不斷細化和滿足顧客需要為宗旨的物流服務需求增加,專業化的新型的物流設備和新技術物流設備不斷涌現。這些設備多是專門為某一物流環節的物流作業,或某一專門商品、某一專門顧客提供的設備,其專業化程度很高。
2 我國物流設施設備存在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配送中心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于利益沖突及信息不通暢等原因,造成一些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淀,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設備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物流配送明顯滯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物流設備投入不足
一些地區較多強調物流基礎設施方面量的投入,缺乏質的要求,缺乏系統規劃,盲目投資建設,物流設施利用率不高、重復投資建設等問題的存在都反映了我國很多地區實行“趕超型”戰略所造成的種種弊端[4]。
2.2 行業壟斷嚴重,各自為營
部門壟斷和地區壟斷妨礙了生產要素的空間流動,造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為戰的分散格局和大量重復建設,不同部門和地方的各級投資主體分別在各自的管轄地域內建立物流園區,吸引企業個體,然而沖破地區和部門界限,站在城市、區域、全國物流發展戰略高度的意識還很缺乏。
2.3 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長期規劃
有些政府人員對物流業發展問題存在著只顧當前效益,缺乏長遠的眼光和必要的耐心,因此存在著短期行為和政府政策多變的情況。
2.4 市場需求基礎受限制
我國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經營組織方式,物流配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配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高效率專業化物流配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在企業優化內部物流配送管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企業內部物流配送活動逐步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化物流配送的潛在需求。但由于市場發育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業無法將其內部低效率的物流配送設施和組織實施有效的剝離,使得企業不得不繼續沿用以往的物流配送方式[5]。
2.5 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低
盡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配送企業,但物流配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目前多數從事物流配送服務的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配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配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配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
2.6 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
我國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與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各種物流配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和設施結構不盡合理,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配送的效率。
3 我國物流設施設備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物流的發展,物流設施設備的發展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大型化和高速化
大型化指設備的容量、規模、能力越來越大。大型化是實現物流規模效應的基本手段:一是彌補自身速度很難提高的缺陷而逐漸大型化,包括海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目前,油輪最大載重量達到56.3萬噸,集裝箱船為6 790TEU,在鐵路貨運中出現了裝載716 000噸礦石的列車,載重量超過50噸的載貨汽車也已研制出來:管道運輸的大型化體現在大口徑管道的建設,目前最大的口徑為1 220毫米。這些運輸方式的大型化基本滿足了基礎性物流需求量大、連續、平穩的特點。二是航空貨機的大型化。正在研制的貨機最大可載300噸,一次可裝載30個40英尺(12.2米)的標準箱,比現在的貨機運輸能力(包括載重量和載箱量)高出50%
~100%。高速化指設備的運轉速度、運行速度、識別速度、運算速度大大加快。提高運輸速度一直是各種運輸方式努力的方向,主要體現在對“常速”極限的突破。正在發展的高速鐵路有三種類型:一是傳統的高速鐵路,以日本和法國的技術最具商業價值。隨著各項技術的逐步成熟和經濟發展,普通鐵路最終將會被高速鐵路所取代。在公路運輸中高速一般是指高速公路,目前各國都在努力建設高速公路網,作為公路運輸的骨架。航空運輸中,高速是指超音速,客運的超音速已由法國協和飛機所實現。貨運方面雙音速(亞音速和超音速)民用飛機正在研制中。無論如何,超音速化將是民用貨機的發展方向。在水運中,水翼船的時速已達70km/h,氣墊船時速最高,而飛翼船的時速則可達到170km/h。在管道運輸中,高速體現在高壓力,最大壓力達到8.2MPa[6]。
3.2 實用化和輕型化
由于倉儲物流設備是在通用的場合使用,工作并不很繁重,因此應好用,易維護、操作,具有耐久性、無故障性和良好的經濟性,以及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環保性。這類設備批量較大、用途廣,考慮綜合效益,可降低外型高度,簡化結構,降低造價,同時也可減少設備的運行成本。
3.3 專用化和通用化
隨著物流的多樣性,物流設備的品種越來越多且不斷更新。物流活動的系統性、一致性,經濟性、機動性,快速化,要求一些設備向專門化方向發展和向通用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物流設備專門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物流設備專門化,二是物流方式專門化。物流設備專門化是以物流工具為主體的物流對象專門化,如從客貨混載到客貨分載,出現了專門運輸貨物的飛機、輪船、汽車以及專用車輛等設備和設施。運輸方式專門化中比較典型的是海運,幾乎在世界范圍內放棄了客運,主要從事貨運,管道運輸就是為輸送特殊貨物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專用運輸方式。通用化主要以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為代表。國外研制的公路、鐵路兩用車輛與機車,可直接實現公路鐵路運輸方式的轉換,公路運輸用大型集裝箱拖車可運載海運、空運、鐵運的所有尺寸的集裝箱。還有客貨兩用飛機、水空兩用飛機及正在研究的載客管道運輸等,通用化的運輸工具為物流系統供應鏈保持高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證。通用化設備還可以實現物流作業的快速轉換,可極大提高物流作業效率。
3.4 自動化和智能化
將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相結合,將先進的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光纜技術、液壓技術、模糊控制技術隱蔽功用到機械的驅動和控制系統,實現物流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例如,大型高效起重機的新一代電氣控制裝置將發展為全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可使起重機具有更高的柔性,以提高單機綜合自動化水平。自動化倉庫中的送取貨小車、智能式搬運車AHV、公路運輸智能交通系統(ITS)的開發和應用已引起各國的廣泛重視。此外,衛星通信技術及計算機、網絡等多項高新技術結合起來的物流車輛管理技術正在逐漸被應用[7]。
3.5 成套化和系統化
只有當組成物流系統的設備成套、匹配時,物流系統才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在物流設備單機自動化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把各種物流設備組成一個集成系統,通過中央控制室的控制,與物流系統協調配合,形成不同機種的最佳匹配和組合,將會取長補短,發揮最佳效用。為此,成套化和系統化物流設備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以后將重點發展的有工廠生產搬運自動化系統、貨物配送集散系統、集裝箱裝卸搬運系統、貨物自動分揀與搬運系統等。
3.6 綠色化
“綠色”就是要達到環保要求,這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與牽引動力的發展以及制造、輔助材料等有關,二是與使用有關。對于牽引動力的發展,一要提高牽引動力,二要有效利用能源,減少污染排放,使用清潔能源及新型動力。在使用中要注意對物流設備的維護、合理調度、恰當使用等。
參考文獻:
[1] 李素婷. 設備狀態維修決策及其優化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 劉志平. 裝卸機械計劃修與狀態修結合實施的探討[J]. 鐵道貨運,2003(6):39-40.
[3] 束洪春. 電力系統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 盧群輝. 設備故障診斷與狀態監測技術現狀及應用探討[J]. 石油機械,2003(S1):119-121.
[5] 楊立錦. 設備運行狀態監測與控制[J]. 中國煤炭,2001(11):39-40.
[6] 葉林,于新杰. 機械設備現代維修技術——狀態維修[J]. 機械科學與技術,1999(3):117-118,122.
[7] 蔣瑜,陶利民,楊雪,等. 機械設備狀態預測方法的發展與研究[J]. 現代機械,2001(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