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赫劍秋+侯俊東
摘要:在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財務會計管理,其在企業的經濟管理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改革開放條件下,逐步貫徹落實對企業的改革方針,所以,各行各業應加強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規范企業財經紀律,確保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在改革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努力達到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效果。本文從財會基礎性工作出發,探討了如何強化財會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以促進企業的深化改革,推動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財會管理 基礎性工作 強化
一、企業管理者需要學習財會知識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財會知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不僅要擁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理解國家政府政策的能力和企業組織領導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財會管理知識,掌握基本的財會核算程序,理解企業成本的控制,會審核會計報表。同時理解內部審計和控制成本的必要性,以及學會財務管理的一些方法,最為重要的是樹立起符合企業發展的財會理念,理解企業財會的基礎性知識。從一個企業的財會觀念的范圍來看,財會觀念應當包含著企業管理者對財會工作的重視,企業的非財會人員對財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而且還包括著企業內部從事財會工作的職工對財會工作內容的高度重視。在企業中普及財會管理的基礎知識,主要是為了讓企業管理者對財會工作更加的重視和了解,在企業的管理中予以運用,并對財會知識加以宣傳,將企業管理者的經驗及財會管理知識傳播到整個企業里,讓所有的企業員工都能夠提高對財會管理的認識,為財會人員更好地開展財會工作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建設財會人員隊伍
(一)重視財會人員管理工作
在社會主義深化改革的條件下,不斷完善對會計人員的管理體系能夠大大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從企業來講這是加強了對企業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對國家來說,這是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統一管理,這是整個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所以,應該從社會主義建設的角度出發,充分認識到加強和完善企業會計人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將會計人員的財會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完善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在不斷地深化改革中全面提高對財會人員的管理。
(二)要建立健全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系統
應該對會計從業人員定期地進行培訓和再教育。在對會計人員培訓的過程中,一是應該注意明確培訓的目標;二是確定培訓教育的內容;三是突出培訓教育的重點;四是優化教育培訓的形式。只有通過對企業會計從業人員進行不斷地培訓和再教育,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企業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狀況。
(三)建立和完善職業道德機制
在建立和完善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機制的同時,應該加強對財會人員進行政治教育,努力提高財會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可以設立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評估系統,針對不同的評估結果舉辦獎勵、鼓勵、結果展示、共同交流等活動,讓人民群眾能夠參與到監督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評估中去;建立健全企業制度,不斷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體系,通過凈化財會人員的工作環境,為提升財會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提供更為優質的企業環境條件。
三、推進會計工作環境的信息化
(一)提高會計人員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應該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信息基礎水平,保證在使用信息技術時,電腦生成的文件與企業所需要文件保持一致。運用電腦技術和軟件進行處理會計業務的企業,在會計工作的實施中和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上應該嚴格遵守會計行業的從業規范和準則。信息技術的掌握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電腦技術和會計業務軟件操作技術的培養,提高會計人員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讓企業的財會人員在不斷學習中掌握新的技術,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
(二)在社會組織的合作中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
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要求涉及到會計信息化這項事業中的社會組織之間進行一定的分工,彼此合作,只有這樣才能進行高效地運作,推進會計行業的信息化,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效率。在推進會計行業的信息化的過程中應該加大有關部門對其指導與監督,作為企業,應該及時地向政府部門反映本企業會計信息化處理中的一些問題,以便問題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一些會計專業性組織更應該向政府部門反映情況,提升政府部門對會計信息化的把握程度和重視程度;而高等院校應該注意把信息化技術的培養納入到對會計專業的教育中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以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
四、重視內部控制機制
財務會計管理屬于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下進行工作運行。財會管理重視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意思是,通過企業內部,及時發現財會工作中的問題,在產生問題的源頭加以控制,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內部控制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會計系統、控制環境、控制程序。控制環境反映著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而會計系統的核心為結合公認會計來處理交易;控制程序則主要包括責任劃分、交易授權、記錄和憑證的控制、記錄使用和資產接觸、獨立稽核等方面。現今企業在內部控制上不斷地完善,重視程度得到顯著提高,在以下方面進行基礎性工作:確保企業機構的設置具有科學性,對企業人員的素質有要求和界定,對某個職務的內容和職能進行控制,等等。
五、強化會計基礎工作
(一)完善會計從業的法律法規
會計在經濟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其身份直接涉及到個人,企業,甚至國家的經濟安全問題,完善會計行業的法律法規也是與國際環境相接軌,不斷促進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提升從業會計質量的重要辦法。會計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既是完善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行為準則,又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處理具有指導意義。
(二)完善對會計的治理體制
會計治理作為企業治理的核心組成部分,治理制度的完善與否是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現代化管理的標志,從企業會計治理出發,從企業最為核心的經濟環節予以最直接的治理,讓企業免除后顧之憂,不斷推進企業的管理和治理制度的優化,讓企業的生產發展更為積極。完善對會計的治理體制,從業務內容上來說,是對業務處理方式、業務進行準則的規范,可以讓業務處理更為方便化。從會計從業人員來說,是對會計人員素質要求的提高,是不斷促進會計從業人員進步的需要。
六、加強企業內部審計
企業內部審計是企業進行自我監督、不斷完善自我的一種行為,也是對企業財會工作的一種確定和審視,通過企業內部審計,發現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和細節缺憾,更好地促進企業進行自我完善,推進自身不斷地發展和前進。無論是完美的企業管理,還是有缺憾的企業管理,作為人為的管理來說,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失誤,甚至是故意的錯誤,如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等。進行內部審計,對企業的整體內容進行監督就是為了彌補這樣的問題,內部審計通過協助管理者來理清企業的發展情況和人員的信息,可以讓管理者看清企業中的問題,對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予以及時地糾正和強化,為企業的管理和內部控制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從而不斷地完善企業管理體制,推進企業的改革與創新。企業的內部審計是通過企業的經濟情況來查看企業的整體狀況,“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經濟這個環節出發,發現企業的問題,同時,作為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審計,這樣的財務報告更具有真實性和完整性,能夠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管理企業的有效依據。
七、總結
總的來說,完善企業財會管理,推進企業財會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現代企業建立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應注重財會基礎性工作,不斷提高財會管理者的基礎會計知識,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強化會計信息建設,確保內部控制機制有效運行,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監督,以此來確保財會基礎工作得到執行,促進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從國家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基層會計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來看,推進財會管理基礎性工作的不斷強化,要加強和改進基層會計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要努力貫徹實施國家制定的會計法律法規,提升會計管理的法制化水平,通過加強對會計的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不斷加強會計管理隊伍的自身素質的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水平。將企業財會管理同國家政策法規結合在一起,促進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的不斷進步,提高整體會計行業的從業水平,規范會計行業,不斷建立和完善會計行業的體制,提高我國財會管理水平,強化財會管理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1]唐光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提高財務管理水平[J].財務會計,2012.
[2]閆萍.規范會計基礎工作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J].科學之友,2007(9).
[3]張征.會計基礎工作與經營管理的關系[J].財會論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