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師良
摘 要:童話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文學體裁,因其故事情節豐富多彩、生動離奇、引人入勝,契合了兒童的認知特點、思維方式,而備受兒童歡迎。在小學語文童話類課文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實際教學內容,實施高效化教學策略,實現童話類課文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美好的童話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類課文;教學策略;探討
童話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文學體裁。其內容豐富、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十分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認知方式。童話類課文的教學對于小學生的語言表達、想象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就已經編入相應的童話作品,如何應用有效的策略提高童話類課文教學效果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童話類課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重講授,忽視學生主動性
從實際教學的角度來說,教師童話教學能力的高低與教師的童話素質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由于教師本身童話相關知識不完善,同時,由于教師本身缺乏想象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對于相關詮釋并不完善,或是根本就沒有關于童話知識儲備,這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理解學生的興趣點以及童話教學的重點。此外,在教學中,教師均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學習過于被動。
2.童話教學學生主體性缺失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差,雖然在課本上接觸了童話類的課文,但是,很少的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這導致學生并沒有真正了解童話課文的內涵,對于課本上的童話故事也沒有深度的思考。例如,在童話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只顧其中的樂趣,對于教學內容不重視,這導致學習效率較差。
二、小學語文童話類課文教學策略的提出
1.生動教學情境的創建
教師在童話類課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涵的時候,要進行教學情境的創建,并進一步進行延伸,積極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一定的平臺。同時,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掌握其所學知識,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想象能力的發展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認知特點進行分析,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出發,設置學生感興趣、能夠有效理解的情境。例如,在教學《獅子與鹿》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組合,并進行角色扮演,對相應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有效思考。通過這一方法,不但充實童話課文的內容,又可以營造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想象能力有空間進行發揮,不斷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2.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童話教學直觀性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將教學內容直觀化、新穎化,同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信息量大,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夠通過動靜結合,進行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首先可以進一步滿足學生教學多樣化的需求。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大部分小學生都希望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學習。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在讓學生與高科技進行親密接觸的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決心。其次,通過這一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呈現出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呈現的直觀效果。例如,在進行《小木偶的故事》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這一故事內容的播放,在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還能夠加深對于知識的印象。最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形象地呈現出各個教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學生加深記憶的同時,還能夠從更高的層次進行問題的考慮。
3.創新童話教學方式
單一的教學講解不僅枯燥無味,同時,學習效率較為低下,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童話教學過程中。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采取有趣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能力。
例如,在進行童話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童話課文的表演,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實踐教學證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在進行童話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將自己想象成一個角色,進行童話故事情節的幻想。如,在進行《小松鼠找花生》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自身動作的創作。學生可以對小松鼠的神態、動作進行創作。通過這樣的即興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在這一歡快的氛圍中進行語言表達,同時還能進一步提高其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童話類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這一方面有效教學策略的提出對于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葛正華.走進名著“享受”經典:小學語文教材中名著類課文教學策略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1):9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