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明花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是以語言交際為目的,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要求英語課程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思想,以人的發展為價值取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學習是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提升學生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人際關系健康發展,強化學生合作意識、競爭精神的認識。主要分析在英語課堂中如何實施自主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英語;自主合作;實踐
一、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自主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把全體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以合作小組為對象實施課程教學的一種方法。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是自主合作學習實施和開展的首要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認為,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不宜過多,6~7人最佳,要選取自主學習能力及其組織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一職,負責日常的學習工作。合作學習要想達到小組成員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成效,小組建設就必須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英語基礎水平和個性特征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小組組建過程中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確保各小組總體水平不相上下、勢均力敵,引入競爭機制,讓各小組學生在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中不斷進步。總之,要確保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組建成效。
二、明確小組責任分工
科學組建學習小組之后,接下來就是小組成員學習責任的制定和分配。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是保證合作學習有序實施和開展的有效途徑,也是確保每位成員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舉措。自主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教學模式,主張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的轉變。自主合作學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對學生自主能力、控制能力有著較高要求,責任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責任意識,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監督。小組每一位成員應有明確的分工和學習責任,要依次輪流擔任記錄員、檢查員、操作者、匯報員等角色,有序完成單詞解析、課文分析、作業批改等學習內容。各成員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致力于小組學習任務和目標的實現。
三、優化自主合作學習內容
自主合作學習通常是以某一知識點為核心,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和經驗,經過獨立思考之后與小組其他成員交流討論,分享觀點,在思維碰撞下學習和吸收新知的過程。因此,合作學習的內容尤為重要,過于簡單的知識點純粹是浪費教學時間,根本沒有合作交流的必要。而難度過大的知識內容,容易滋生小組成員的挫敗感,造成學生思維盲點,抑制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性。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必須優化合作學習內容,選取具有合作學習價值的問題和內容。一般而言,英語教學中的重難疑點,或者某些外國生活、交流習慣話題都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學習小組的挑戰欲望,應優先選用。對于任務難度較大的內容、話題,要發揮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作用,適時介入到小組交流中,為學生指點迷津,撥云見霧。
四、豐富小組合作實踐活動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于英語課程而言,為學生提供了大量交互性操練語言、實踐語言的機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情境和氛圍,在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方面大有裨益。因此,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實施自主合作學習,還要融入游戲、戲劇、項目等活動,為合作學習注入活力和生機。比如,在小組組建初期,可讓小組成員為小組創立英文名稱、標志,用英語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盡快與其他成員熟悉起來。而課外業余時間里,各小組可組織課文知識檢查、英語諺語、我愛記單詞、英語歌曲串燒、翻譯等比賽活動,強化小組成員的凝聚力,提升學習小組競爭力。再如,可以引入話劇表演、校園情景劇、視頻配音等團隊小游戲,激發學生英語合作學習的興趣。
總之,自主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除了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明確小組責任分工、優化自主合作學習內容、豐富小組合作實踐活動外,還需要創新自主合作學習反饋和評估機制,落實自我反饋、同伴反饋和小組反饋等工作,實現教學評估的多元化,讓每一位學生正確認識到自主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在后續合作學習中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加以改進,從而提升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雪梅.英語專業研究生教材的編寫出版與評估運用[J]. 山東外語教學,2012(6).
[2]李清華.形成性評估的現狀與未來[J].外語測試與教學, 2012(3).
[3]李曉芬,劉大鵬.大學英語課程形成性評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2).
[4]蔡基剛.我國大學英語消亡的理據與趨勢分析[J].外語研究,2012(3).
[5]李健淑.大學英語口語課堂形成性評估的方法研究[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