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曼
摘 要: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體能,讓學生更熟練地控制自身的機體。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學體育;應用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更新中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正好滿足了更新我國中學體育教學模式的需求,因此,在我國中學體育教學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遵循中學體育教學的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才能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最佳教學效果。
一、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的程度
在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體育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機會的增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進行自由發揮。在這一自由的學習空間中,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張揚,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例如,筆者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實踐時,比如教授體操的課堂實踐,重視提升學生身體的協調性,讓學生了解一些動作要領,使學生的動作規范化。在動作技巧的轉化、多個動作的聯動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細節與技巧上的探討。學生在自行探討之后,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動作之間的變化要領,實現對聯動動作的自由轉換,使學生的身體更具靈活性。筆者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內部的動作要領探討,并反復相互練習,使學生在了解相關動作的同時,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在學生完成了對動作變化的理解之后,筆者讓小組進行動作演示,并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評分,對動作做得標準得小組進行褒獎,對動作沒有做好的小組,指出存在的問題,并給學生示范該如何做好動作。從心理學上講,通過這樣的教學互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交流,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之間和諧共處、平等合作,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一般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每一個學習小組有4~6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小組內部成員互為動態因素,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實現對體育知識的共同學習。然后讓學生合作完成小組學習目標,教師對小組團體進行評分。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每一個學習小組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讓小組內的成員可以充分地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是以合作為主,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關系是以競爭為主,教師在小組教學中扮演的是指導者與裁判的角色。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提升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使學生的自主性與協調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當個體的自主性與群體的協調性相結合時,學生個人的學習成果就可以在群體中共享,促進學習小組整體的提升。在學習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機體的能動性得到更好的發揮,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例如,筆者在初二學生的體育教學中教授籃球,按照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6人一組,筆者在跟學生講述了上籃的技巧以及傳球的技巧之后,讓小組自行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掌握上籃技巧與傳球技巧的時間,相比于同屆采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時間明顯要短。
三、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除了可以提升學生對身體的控制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還能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可以快速地應用到實踐當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的學習合作,是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以教學目標為指導。該學習模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可以在小組中快速地傳播并實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教學實踐可以迅速達到教學目標。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堅持學生主動參與的原則,使學與教、教學與實踐融合在一起,從而提升中學體育教學的效率。學生對于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體育教學的效果,同時,還體現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優劣。
總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同時,還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肖和偉,李樺春,盧明光,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大專院校體育專業背越式跳高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15(8).
[2]陳建興.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大專院校體育專修班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4).
[3]丁潔,吳修林.“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舞蹈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市場,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