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芝
摘 要:目前不少初中學校的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普遍不高,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在寫作中缺乏寫作情感。對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寫作情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對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情感培養
在作文寫作中情感的投入對提高作文寫作水平有重要幫助。目前,在不少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著作文寫作水平不高的現象,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作文寫作時缺少情感投入。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學習壓力大、生活單調,另一方面是學生的主動情感體驗意識不強,不能去主動發現、尋找生活中感人的情感素材。筆者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對在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進行了深入的實踐探索。
一、深入生活、感悟真情、積累情感
要培養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感,就需要學生積極深入生活進行積極的情感積累。我們的現實生活是由具有情感的人組成的,一個人如果具有豐富的情感,那他眼中的世界都會充滿情感,樹木花草也能含情,風花雪月也會有意,大地山河也會顯志……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五彩斑斕的世界和美好幸福的生活影響感染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讓學生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進行觀察、體驗、積累,逐漸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人生的正確看法,使學生經過長期積累、思考,形成自己特有的理念、獨特的視角。只有長期積累情感素材,才能在作文寫作時產生真情實感,就好像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中把自己的情感向他人慢慢敘述。真情實意的流露,會讓人文思泉涌,會讓人有滔滔不絕的話語,作文寫作再不會是腹中空空、無話可說。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參觀工廠企業、游覽風景、深入田間、關注社會、收聽新聞……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開闊學生的眼界,積累情感素材,培養寫作愛好。
二、真情閱讀、陶冶情操、培養情感
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情感,就要讓學生帶著情感去認識世界,世界就會受到人的情感的影響,世界融入了人的情感,平凡的事物就會變神奇,抽象的東西就會具體化,無情的事物就有了情感……而要帶著情感去認識世界,就要加強閱讀、廣泛閱讀、真情閱讀,通過閱讀名篇佳作、經典著作,細心體會作家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學習作家觀察世界、思考問題、積累情感的精神。廣泛閱讀,也是學生體驗生活、認識社會、培養寫作情感的一條捷徑。讀完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后讓人傷感。并引起強烈的共鳴,有位學生學過課文后,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對自己的父親進行了重新審視,回想自己在成長中感受到的偉大的父愛,在真情實感涌出的同時,提筆寫下一篇“解讀父親”的美文。當教師在讀這篇作文時,全班學生受到了強烈感染,在讓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作文寫作的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的靈魂,缺乏真情實意,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培養情感,如此,才能寫出好文章。
三、教師動筆、體會苦甘、誘導情感
學生有了豐富的情感,不一定就能寫出作文,也不一定就有滔滔不絕的話語和優美的詞匯。這有可能是由于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如,站在山頂放眼望去,美麗景色盡收眼底,寫作興趣突發,但是拿起筆來卻無從開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話雖不絕,汩汩而出,但卻不加選擇,只管羅列,即使成文也是繁雜啰嗦、冗長拖沓,沒有質量可言。因此,對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流露或宣泄的情感,教師需要加以誘導,讓其順理成章。在作文寫作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講授作文寫作方法技巧,常常是事倍功半,且學生對此興趣也不高。就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學生寫不好作文,常常是教師也不會寫作文,學生很少聽到教師講自己寫作文的親身體會。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自己先動筆,體會寫作之艱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更能以其行動影響學生。由此可見,教師愛寫、善寫,班級就有一批愛好寫作的學生。
四、創造條件、勤于實踐、深化情感
宣泄情感乃人之本能,人處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下,就能激發其潛在的創作情感,進而產生寫作欲望和動力,隨著情感入文,便是有感而發。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應積極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讓學生宣泄情感,增強寫作動力,創造寫作機會。例如,教師可經常組織演講比賽、日記展覽、生活匯報、觀察比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讓學生享受寫作成功之快感。培養學生寫作情感,非一朝一夕之功,宜適量、適度,忌急躁,也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善于發現學生之亮點,多用表揚鼓勵之措施,公正客觀評價學生,也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重要方法。
總之,在初中作文寫作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就需要學生深入生活、積累情感,廣泛閱讀、培養情感,教師體會、誘導情感,勤于實踐、深化情感,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方法途徑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作文寫作由負擔變成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賀廣富.初中作文教學中寫作情感培養淺談[J].課外語文,2016(17).
[2]李莉.初中作文教學中寫作情感培養淺論[J].文教資料,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