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信玲
摘 要:針對廣大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不利局面這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對現階段農村小學語文教育資源匱乏、應試教育思想嚴重、學生缺乏學習動機這三個普遍問題,一一嘗試提出解決方案,供諸位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不利局面
小學語文是整個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通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應當初步獲得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教育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無論是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嚴重阻礙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造成負面影響。
一、農村小學教學不利局面分析
1.教育資源匱乏
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面臨著嚴重的教育資源匱乏問題。很多農村地區沒有正規的小學,學校缺乏基礎教育設備,操場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館沒有、玩具不健全,更談不上多媒體教育器材。農村小學教師大多是本科畢業,學歷和職稱合格率低,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小學語文教育理論知識,教育觀念落后,制約了小學語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2.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嚴重
“風風火火搞素質,扎扎實實抓應試”,這是目前絕大多數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真實寫照。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現行的語文教學質量考核依舊以升學考試為主,以考試分數高低衡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和教師教學質量。基于這一現狀,教師依據考試大綱,拼命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培養淪為空談。
3.學生缺乏學習動機
在農村地區,大部分教師都采用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環節教學法”,即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識—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了,學生長期因循守舊開展學習活動,久而久之,就對語文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導致學習動機的缺乏。
二、扭轉農村小學教學不利局面的策略
1.挖掘本土教育資源,生成特色語文課堂
農村小學語文教育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但這是地區經濟發展所限,并非一朝一夕即可改變之事。在組織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嘗試挖掘本土優質教育資源,生成屬于農村學生的特色快樂課堂。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教師應當因地制宜,讓農村民間文化走進語文課堂,拉近學生與教育之間的距離。
小學生每天上午十點上課,下午四點下課,課外時間比較充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展開與語文學習有關的探究活動。農村地區有許多美麗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班級里開展一次“神奇故事我來講”活動:學生回家詢問長輩本地流傳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例如,殺牛祭天、癩蛤蟆識天機、公雞叫日、白雀鳥探啞藥、阿海若系列故事、金銀洞的石門等,并認真記憶這些故事內容,到課堂上嘗試用自己的話繪聲繪色地描述給同學們聽,比一比,看哪位同學講述的故事最生動形象。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接受信息、整體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落后已是不爭的事實,教師不能自怨自艾,而是要積極開發本地優勢資源,盡量使現有的教育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高素質人才不但需要知道問題的答案,還需要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由“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關注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提問是啟迪智慧、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教師應當有效利用提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以三年級下冊《燕子》一課教學為例,課本第三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用五線譜打比方?電線和燕子對農村學生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教師不妨給學生一些時間,鼓勵他們聯系生活經驗,尋找電線和五線譜的相似之處,嘗試獨立解決這一問題。開動腦筋思考之后,學生不難發現:電線就好像五線譜的線,燕子停在電線上就像上面的音符,這樣來比喻燕子,達到了生動活潑的效果。通過聯系生活現象獨立思考,學生獲得了答案,同時對比喻修辭手法有了進一步認識,并提高了用美學思維觀察生活中常見事物的能力,這難道不是教師所期盼的?
3.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興趣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時代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接受現代教育思想的洗禮,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創新教學方法的研究,例如,情景教學法、體驗式教學、趣味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努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是筆者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粗淺見解,還望諸位同行予以指正分析。現階段有關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課題研究一直在繼續,如何進一步加快扭轉農村地區教學的不利局面,還需要諸位同行攜手探討、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錢理群.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