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眾所周知,課外閱讀不但能夠豐富知識見聞、有助于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且更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小學語文閱讀現狀卻令人堪憂,為了給學生的終身閱讀奠基,總結出了“激趣樂讀—方法導讀”的課外閱讀“兩步促讀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能力;語文素養
“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是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出發點,“培養良好的品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課外閱讀的歸宿點和立足點。但調查發現,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絕大多數學生不能做到堅持每日閱讀,保證不了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不少學生為了完成讀書筆記,重摘抄,少感悟,以應付的心理來對待……面窄、不得法,更是學生課外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督促和指導工作,讓書籍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有“趣”樂讀,讓讀書成為流行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是學生走近閱讀的首要,只有使學生對課外閱讀“趨向鼓舞”“中心喜悅”,才能讓學生自主去閱讀。
1.教師插柳,學生成蔭
記得我引導學生閱讀冰心的《小橘燈》時,自然地引入作者的著作《繁星·春水》,興之所至,我滿懷激情地背誦了其中的五首小詩。我想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讀懂這些小詩是有些困難的,所以并沒有發動學生去背誦。直到一個月之后在班級舉辦的“好書分享會”上,我驚喜地發現有六個學生分享的是這本書,而且這六位學生不約而同地進行了背誦PK,有一個學生竟然背誦下了這本書中一半的內容。之后,在這幾個學生的帶動下班上竟然掀起了背詩熱潮。
“無心插柳柳成蔭”,這讓我們意識到,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學校在中高年級推行了名段、名篇推薦活動。教師利用文本信息,有針對性地介紹作家作品,包括林清玄、畢淑敏、張曉風、蕭紅、林海音、黃倍佳、曹文軒、史鐵生、鐵凝等現當代大家的作品。或引導學生品讀某一文章的精彩片段,然后拋磚引玉;或給學生講述書中某一個人物的事跡,點燃追讀的熱情;或只說故事的開頭讓學生猜想結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或簡介某一作家的寫作趣聞或軼事等,當學生以“我想讀”的態度面對書籍時,閱讀會更加專注、更加用心。
除了教師的榜樣作用外,我們有計劃地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課堂上某位愛讀書的學生完美地回答完某問題,教師有意表揚:“知道他為什么能回答得這么精彩嗎?博覽群書!”這既是對讀書者的肯定和激勵,也能夠向其他學生傳遞積極信號,不知不覺中便營造了群體讀書氛圍。
2.活動激趣,分享快樂
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進行讀書比賽獎勵。提前對本學期必讀名著和選讀名著篇目進行公示,規定每個班級讀書最快的小組,可以集體獲得教師贈閱的一本圖書。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特別是小組同學的讀書興趣,也營造了一種競相閱讀的積極氛圍。
我們還推行了閱讀時間拓展制度。除每周一節閱讀課外,在布置某些基礎性的家庭作業時,讓學生在保證掌握的情況下可以少寫或不寫,把時間用來讀書,這樣使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閱讀。
3.鏈接當下,同頻共振
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一些會引起他們共鳴的書籍。低年級我會推薦繪本系列叢書、拼音讀物,這類書籍中配有大量的圖畫,對于初涉閱讀的孩子來說會非常感興趣;到了中年級我會推薦楊紅櫻的《笑貓日記》系列叢書、《小女生金貝貝》等,鼓勵學生盡量脫離靠拼音來閱讀;高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作品有劉墉的《離合悲歡總是緣》《做個快樂的讀書人》,三毛的散文,學生中有閱讀基礎的還會喜歡《男生賈里》《女生賈梅》《哈佛女孩劉亦婷》等。
4.聯系寫作,學以致用
閱讀與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量的閱讀可以為寫作鋪墊。如在練習描寫一種動物的寫作前,我推薦給學生老舍的《貓》、季羨林的《老貓》、姜戎的《狼圖騰》等描寫動物的文章和書籍,讓學生去捕捉名家們的筆觸,感受如何抓住細節來描寫動物。而這樣的鏈接,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既開闊了視野,又滿足了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需求,提升了閱讀的熱情。
二、有“法”會讀,讓讀書避免盲目
1.瀏覽性閱讀與吸收性閱讀結合
《水滸傳》《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長篇名著,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受到知識和閱歷的局限,不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提倡學生進行瀏覽性閱讀,如看看作者是誰,了解一下寫作的背景,讀讀序和跋,最好能知道名家對該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再了解書籍的大體故事情節,能夠區分人物。瀏覽性閱讀并不是讓學生走馬觀花,而是要與吸收性閱讀相結合,一本名著中可以讓學生主要感知一個人物的故事和命運,從中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2.口動與手動相結合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良好的閱讀記錄習慣要從低年級抓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級采用“摘抄”型筆記法,即照抄好詞、好句;中年級采用“摘抄、歸納相結合”型筆記,摘抄的對象可以是優美的詞語、句子或片段,但要做好整理和歸類。在此基礎上引導高年級學生做“摘抄+感想”型筆記。為了提高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能力,我們每學期都會舉辦同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展覽活動,展覽中要求每個同學選出一本自己最心儀的筆記,用紅筆在該同學筆記上寫上自己的評價,然后選出一位做自己的讀書筆記“師傅”。在接下來的讀書活動中,可以和“師傅”隨時溝通交流,在借鑒師傅筆記的基礎上自己有所創新。
3.一題多解,鼓勵拓展
我們推行“美文薦讀”周,向學生發出召集令。每周確定一個主題,孝親類、明理類、勵志類等,還包括優秀題目、景物描寫、開頭結尾、結構形式等作文片段。主要通過“一題多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也能夠在積累中通過比較、分析、鑒賞,感受不同作品表達出的不同藝術效果。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對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樹立學生終身讀書意識會產生長遠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在書籍的海洋里暢游,我們要努力將學生的眼光引向校外、課本外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把他們置于一個寬松自主的大閱讀環境中有目的地汲取知識的營養,從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希望他們的人生因為閱讀而更加豐盈。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