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閱讀目的,逐漸幫助學生把握閱讀的特點,并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掌握閱讀的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長此以往,教師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普遍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訓,教師的教學目標往往集中在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講解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成為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新問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要談談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喜歡玩耍,他們對生硬的教學課程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尤其是讓他們安安靜靜地閱讀,很多學生看書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做小動作或者和同桌小聲說話。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教師不妨通過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閱讀。在這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中,創設情境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節課,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對整個過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讓學生結合看到的視頻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了。另外,如果沒有多媒體等硬件設施的話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分角色朗讀,這種分角色朗讀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我在挑選了兩名學生之后,其他學生不自主地探著身子看向講臺,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我讓臺上的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力,讓他們模仿文中林沖和洪教頭的語氣和動作,并在他們朗讀的過程中不時地加以引導,很快學生就沉浸在朗讀的世界中了。在學生朗讀結束之后,我告訴學生,以后大家就可以按照今天這樣的閱讀方式,將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在自己腦子中進行排練、導演。從這節課之后,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我再讓學生進行閱讀時,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進行閱讀。
二、加強指導,傳授學生閱讀方法
在成功激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閱讀教學了。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人生閱歷還很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因此,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從直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轉變為教授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在閱讀《天火之謎》這節課時,學生就會有很多疑問,其中包括:什么是雷暴?為什么說雷暴是“上帝的怒火”?富蘭克林是誰?等,在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我都會認真細致地給學生進行解答。和以往不同的是,在給學生解答的過程中,我會時不時地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字典,引導學生查字典,等學生查到雷暴這個詞之后,我會叫起一個學生,讓他將詞的意思念出來,接著才開始給學生進行解釋。在這個翻字典的過程中,學生會慢慢體會到原來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解答一部分問題,這樣學生在下次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之后就會首先想到自己去查字典,然后再問教師。當然這只是對閱讀中不理解的詞匯的解決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教師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比如,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類似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中你覺得哪些句子比較優美?這篇文章中有作者的情感變化嗎?這篇文章中作者要表達什么呢?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之后,學生再拿到一篇文章之后,就會有一個閱讀的方向,并且學生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會時不時地思考這些問題,最終達到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
三、及時鞏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喜歡玩,在教授給學生閱讀方法之后,教師要通過設置閱讀自習課這樣的方式鞏固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讀物的選擇上,教師不要對學生提出強制性的要求,學生讀的書可以是一些課外讀物,也可以是一些學生自己喜歡的書。另外,很多時候學生想要進行閱讀,可是卻找不到合適的圖書進行閱讀。在了解學生的這一困境之后,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課之前抽出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書,或者是中國的名著;或者是童話故事;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小圖書等。這樣學生在沒有什么閱讀目標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師的推薦進行選擇。
總之,想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閱讀,然后教授給學生閱讀方法,通過運用這些閱讀方法漸漸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最后,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鄒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李金云.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之淺見[J].新課程(小學),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