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翡+劉玉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人才的啟蒙和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教育改革一個重要的方向,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小學生審美觀念。通過對多年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提升,提出了幾點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針對性措施,希望對當下教育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音樂教育;有效性
一、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音樂教育作為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性教育,多年來的深入改革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改革實踐過程仍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說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單一,沒有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沒有用到前沿科技發展產物,仍然處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部分音樂教師學科意識和學科素質較差,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科素質不強、重視度不夠。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小學音樂教育課程資源建設。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1.充分利用學校能夠提供的資源設備
學校的音樂設備是小學生保證課堂教育的重要保證,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才能讓小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除學校應該提供正規的音樂教室外,各種音樂設備也應加以管理和維護。同時,學校應該給小學生提供可以接觸到學校音樂設備的機會,通過相應的管理措施使小學生能在學校因為興趣獲得培養音樂素養的途徑。有條件的學校應該使小學音樂教育課程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資源結合起來,配備良好的廣播、錄像、錄音等多媒體設備,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信息時代的到來,老師已不再是傳播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途徑獲取想要學習的內容。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老師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領導者,不再是教學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雖然,當代小學音樂教學素材內容豐富、新穎,但是如果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運行,學生和老師缺乏溝通交流,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那么教學成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音樂老師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轉變思維,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領導者的位置上,應該和學生平等溝通,教學相長,作為參與者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師要積極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讓小學教育在生動活潑氛圍中進行成為可能。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質疑,在質疑和解決質疑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并不斷進步。
3.小學音樂教育課程資源整合信息網絡先進技術
近十幾年來,互聯網技術方興未艾,各個行業像信息化數字化整合,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互聯網先進技術給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音樂教育的資源不再僅僅局限于學校提供的書本與樂器,互聯網線上資源豐富,學生可以在網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音樂資源,音樂教育的形式趨向于一種自主化的新型模式。學校教育應該緊跟時代浪潮,給學生創建更加便捷的網絡環境,改變原有的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的單一教學模式。學校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網絡資源的共享,學校也可以組織一些音樂評比活動,在相互鼓勵和促進中共同進步。我們通過網絡技術,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快樂的大環境。我們還可以通過建設各種個性化的音樂網站,適應不同學生不同的音樂需求,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隨地享受信息化教育的優勢,隨時隨地獲得音樂的熏陶。通過這種音樂教育模式,學生的音樂學習主觀能動性得到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得到提升,審美空間得到擴展。
4.音樂課堂創造好的情境以活躍課堂氛圍
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旨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與音樂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好的情景設置能夠正確引導學生探索課程背后的深層含義,感受到音樂的美感,獲得心靈的放松與舒緩,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參與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養成自己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情景教學能夠扭轉老師和學生的對立位置,老師由掌控者變為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
總之,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充分利用學校能夠提供的資源設備;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小學音樂教育課程資源整合信息網絡先進技術;創造好的情境以活躍課堂氣氛,這些措施能夠多渠道地整合音樂教育課程資源,為學生提升音樂素養,對于人文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努力,探索更加優秀的方法,使學生獲得各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王平.對普通音樂教育改革的兩點認識[J].人民音樂,2005(2):45-4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