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劉玉
摘 要: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征,在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專注程度有所不足,提升其學習興趣是改善其數學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這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自身素養、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培養;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激發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作為傳統三大主要學科之一,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數學是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在興趣缺乏的情況下,很難延續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想要做到讓學生注意力集中,高質量地完成艱巨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要求小學教師必須具有高水平的專業教學能力、靈活的課堂數學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理念,完成對處于特殊年齡段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一、創設良好的數學教學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手段,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的最主要形式。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教師教學活動中,應將教學聯系實際,對于不同學齡層次的學生,應以他們對實際生活的認知與已經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創設能夠吸引學生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例如,通過創建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后借此將學生引入情境中來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發現、提問、探索,最終引起共鳴,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可通過優化教學方法來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據權威調查,單純地喜歡教師通過講授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的學生只占到9%。一味地運用講授法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甚至對課程失去興趣,導致成績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偏科。因此,除講授法外,應注重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發現學習法、實踐教學法等,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活動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教師完成授課部分,然而學習、理解、掌握知識的全過程都由學生來完成,因此,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作為中心完成教學,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具有的能動性。所以在培養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時,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發掘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自身的潛力。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時刻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挖掘其潛力,以教師為主導,科學、有目的地培養其數學學習興趣。
三、提高小學數學師資力量水平
教育的改革是大勢所趨,教師應一改往日填鴨式教育,注重對教師的培養,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首先,教育理念的轉變。在學生發揮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也在日益轉變。教師不僅是教學任務的完成者,在教育中,要注重啟發,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新知識,也要培養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其次,培養教師的教學素養。由于小學生年紀小、自律性低的特性,作為小學教師,更應付出耐心,應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做到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引導。除此以外,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自身數學素質的培養,教師對數學的嚴謹程度、教學態度能夠直接感染學生。
由于學生自身的情況不一,雖然教學活動具有計劃性,但是實施過程卻是復雜多變的。因此,在培養小學數學興趣的同時應注重以下問題:
1.要保持教學的靈活性
學生素質各異,教學活動中突發情況不可預見,因此,要保持教學的靈活性。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對于案例教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教條,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保持長久性
興趣的培養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而是一件長期的工作。尤其是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下去,不能夠急于求成。在實際教學中,慢慢培養起來的興趣可能因為成績、個人情況等種種因素積極性備受打擊,這個時候往往更需要教師的引導。
3.對全體學生的培養
應對學習成績不同層級的學生一視同仁,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習興趣的同時,應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培養學習興趣更為重要。但興趣的培養非一蹴而就,現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學生興趣不濃厚的情況,可見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于教師的思想、教學方式方法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應多角度、多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技巧,培養其興趣,挖掘其數學學習的潛能。
參考文獻:
[1]王小麗.用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J].新課程(小學版),2010.
[2]李計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學周刊,2012.
[3]龔玉章.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初探[J].新課程,20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