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鞠偉
摘 要:在中小學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要能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中小學課堂管理要能順應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形式,積極發揮以人為本的先進管理理念。
關鍵詞: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以人為本
對于傳統的中小學課堂管理而言,學校的權威被過分地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是按照學習的工作計劃、教學任務安排來進行,過于制度化和規范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阻礙了教師工作的創新性,降低了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管理的熱情,阻礙了教育教學的發展。因此,對于中小學管理模式而言,進行改革和創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中小學課堂管理而言,學校要能引入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重視教師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的主動性能夠被積極調動。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內容概述
所謂以人為本,指的是要以關愛人、理解人、激勵人為指導思想。在中小學課堂管理過程中,就是以教師為管理的核心,不斷挖掘教師的潛能,讓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管理過程中,從而使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否定原有的學校教學管理模式,而是一種教學的促進,是一種柔性的教學管理方式和剛性的教學管理方式相結合的共同發展模式,使教師有更加寬松的環境,從而促進教師與學校的共同發展。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有三個特點:一是注重對教師自我潛能的開發。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學校要能夠持續快速地發展,就需要有較強的師資力量。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不斷構建強大的師資力量,注重對教師的培養,從而推動學校快速地發展。二是要提升教師的地位。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下,學校要重視教師的地位,不要把教師當作一個教學者來看待,而是要將教師作為學校的一個管理者來看待。學校要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地位,把教師作為學校的寶貴財富來看待,讓教師利用其聰明才智來對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在這種形勢下,教師的地位逐漸提高,教師的被認可度也增強,教師在學校不再感到僅僅是一名工作者,而是一名參與管理的人員,教師的積極性被調動。三是學校要能夠和教師共同發展。在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下,只有學校發展和教師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讓教師真正感到已經融入學校中,增強了教師的凝聚力,讓教師和學校的發展捆綁在一起,教師自覺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四是要加大力度對教師進行培訓。教師通過培訓,自身的教學能力會得到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能力提升可以有效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打下基礎。
二、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課堂管理模式
1.重視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的一種具體體現。對于學校的管理者而言,要通過對教師進行情感管理,讓教師感受到溫暖,主動關心教師的生活、工作情況,為教師解決后顧之憂,為教師創造出一個更加寬松,更加充滿關懷的教學環節,不斷增強教師的榮譽感和歸屬感,讓教師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讓教師從自己內心深處熱愛崗位、熱愛學生、熱愛學校。學校管理者要能給教師創造出更加完善的教學科研條件,通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來讓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學校為家,能夠以“一切為了學生”為教學目的來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內容,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
2.完善民主管理
所謂民主管理,指的是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教師的民主地位,強化教師的主人翁地位,不斷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要在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中,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并對教師的意見進行科學分析,積極采納,不能獨斷專行。學校可以通過召開職工大會等形式,充分發揮教師的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權利,讓教師在學校的管理中有知情權、建議權,讓教師能夠感受到校園管理主人翁的地位,讓中小學課堂管理得到創新發展。
3.以人為本要健全制度
制度是開展工作的基礎。在學校課堂管理過程中,學校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重視制度建設,通過制定合理、科學的制度來規范教師前行。比如通過課堂教學來制定獎懲制度、制定繼續教育制度、制定職稱評定制度等等,通過這些科學制度的制定,學校能夠更好地發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促進教師更好地發展。
總而言之,中小學課堂管理要關注和尊重教師的價值,要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構建“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通過引入情感管理、激勵管理等方式來促進教師的發展,加強對教師的培養,為教師開展工作提供更好的環境,從而提高中小學校課堂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亞芳.淺議人本思想在中小學管理工作中的滲透[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2).
[2]蔡安.人本管理思想在中小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5(11).
[3]王強,單中惠.西方中小學社會化管理及其對我國中小學管理改革的借鑒意義[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