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維
摘 要:隨著現在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山區農業的前進之路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農業工作中機械化的出現和使用勢在必行。機械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順利過渡的關鍵性標志。本文從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現狀出發進行簡述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分析;改進對策
農業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的關鍵途徑和措施,對于實現和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和影響。作為農業大國,山區農業部分占據的比例很大。因此要提高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和效率,就一定要加快農業機械化的進程步伐。
一、概況
桂花鎮位于大姚縣境北部;境內海拔落差大,從1340米到3657米的彝州屋脊百草嶺;立體氣候突出,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平均氣溫14—15攝氏度,國土面積352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64個村民小組,有4362戶農戶11819人,其中彝族人口9434人,占全鎮總人口的78%,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鄉鎮。有耕地14251畝,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2374畝。
自2009年以來,在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下,桂花農機推廣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目前,全鎮共有從事農機推廣事業人員2人,有農機經銷服務點6個。截止2016年末,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7441千瓦,主要農業機械為拖拉機、耕整機、果蔬烘干機。實現機耕面積22995畝,機播面積1995畝。
二、山區農業發展的現存問題
1.硬件生產設備落后。雖然,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提升,技術能力和收入水平也得到增長。然而,在山區農業中,依舊存在著技術落后等不良現象。大型機械生產設備稀缺,大部分的家庭農業生產只是小型的生產機器,比如,小型插秧機,收割機等,這些小型設備生產效率低下,操作復雜。該技術落后的現象嚴重阻礙和影響了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由于這種小型生產設備的存在決定了我國山區農業發展的局限性,生產項目難以擴大和延伸,農民的生產效益不容易提升。
2.農民本身文化知識弱。山村地區偏遠落后,一方面該區域教育文化水平低,教育資源短缺,居民并不能得到足夠的知識普及,另一方面,山區遠離中心地帶,與外界隔絕,得不到外界新鮮知識的傳入,也少有機會能夠走出大山。因此,該地區人們與外界處于隔絕狀態。耕種的農民文化知識水平普遍很低,觀念落后,因此,他們所擁有的農業知識也是短缺落后的,導致耕種方式原始落后,對于山區農業的發展形成了主要的影響,不利于整個農業生產效益的增長。
3.政府部門缺少相關扶助措施。山區地帶本身受環境等多方面的限制,農業機械化的推行具有一定的阻礙。因此,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支持措施以便更順利的發展農業機械化。但是,現在山區的實際情況是,缺少農業政府部門的扶助幫持政策。因此,該體系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承受著不科學的管理運營。在這樣一個缺乏專業規范的組織管理模式下,政府的相關扶助并不能得到有效科學的落實。長此以往,該落后山區的農業扶持系統并不能起到應有的宣傳、帶動農民的作用,顯著的制約了區域農業的深度前進發展。
4.整體農民經濟能力不足,投入和購買力低。貧困地區的農民生活水平低,整體國民經濟不足。除此之外,山區地形復雜,農民居住分散,收入低。這種經濟狀態導致農民對于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很少。在經濟基礎很薄弱,溫飽問題都成問題的山區地帶,很難再將收入投資到高端化的機械運作中。所以,這樣地區的農民沒有多余的能力購買機械設備。
相關農業部門需要加大對于山區地區的農民投入補助力度,同時幫助推廣服務網絡和農業新技術,給予一定的技術培訓和指導,以達到熟悉掌握農業技術的目的,彌補資金投入不足的缺陷。
三、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改進建議
針對大姚縣桃花鎮的實際情況,對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改進提出幾點建議。
1.以實際為準適當引進農業機械。山區地帶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地形復雜,對于機械設備有一定的選擇性。并不能全部引進,需要充分考慮到該地區的地形特點以及生態環境因素,對于機器進行選擇性的引進和使用。因此,當地政府部門在進行農機推廣的時候,應該做好考察和研究,防止帶來多種不利因素。比如,以下工作可以進行關注和實施。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給予當地推廣宣傳的工作人員足夠的關注和理解,當他們遇到難題的時候,及時的提供幫助和指導。其次,需要及時的了解和認識員工激勵制度,與時俱進,不斷地采取合理科學的激勵方式,借此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熱情。員工能實現自己的工作價值,并且可以得到相應的回饋,作為帶頭人有利于進行農機設備的推廣和實施。
2.加強農機技術研發和科技知識普及。盡管目前我國農業技術發展比較快,但是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因此,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需要不斷地更新研究。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加強研究開發強度和規模,積極學習和引進新的科學技術。努力的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推進發展進程。
將農業科學知識普及到農民,深入到農戶的工作中,對于推進機械化的運轉也是必不可缺的。只有提高了科學技術的普及范圍,農民對于機械化存在了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并且可以操作和運行,真正的實現農民的收益和好處,才能夠真正的提高農戶對于機械化農業的認可和支持,真正的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
3.有關部門加強扶持力度。當下,農業機械化發展仍然不成熟,因此當地的政府部門需要加強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大對于各項農業政策的實施和執行。穩定農戶的隊伍建設,積極拓展各個渠道來支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增加機械化服務部門的建設和承辦,比如,農機供應,修理培訓、技術服務等,促進形成新型的服務模式,以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可以增加補貼力度和范圍。即加大對于購機農戶的資金補貼政策,從而調動農民機械化的意識,提高對農民的補貼比例。
4.加強對于現有農機的管理工作。為了保障山區農業的健康發展,相關的部門應該加強對于現有農機的管理和維護工作,當然相應的推廣和服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相關的服務組織可以定期的對山區基層農戶進行到訪,對于現有的農民農機使用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便為以后的推廣工作奠定基礎,并適當的給予支持和引導。另一方面,可以對現有農機使用者進行相關的督促和管理,配備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督,以保障農業機械化工作的健康順利開展。
四、結語
山區地帶本身發展存在著多種不良因素的制約,因此,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也必然會遇到一定的挑戰。然而,農業機械化的實行是大勢所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必備環節和關鍵步驟,是山區農民走向富裕之路的核心技術要素。為實現山區農業機械化,不僅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加強對于農民的扶持和引導,而且,農戶也應該不斷地學習進步,與時俱進。相信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國家政府的幫助下,山區農業的機械化發展道路一定會實現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徐奕欽.山區農機化發展現狀及對策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5):98-100.
[2]郭傳愛.山區鄉鎮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福建農機,2013,(2):10-11.
[3]張宗毅.2013年我國農機化發展形勢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3,34(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