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群眾文化逐漸以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而存在。尤其是近幾年,不同地區依據自身的地域特色,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然后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做了詳細闡述,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新形勢
群眾文化工作是以“以人為本、以德宏藝”為基本原則,將群眾的參與性以及藝術享受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多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來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達到享受快樂為目的。群眾文化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并通過自主參與來體現文化活動的價值,展現了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和民間文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不斷的深化和延續。它的開展即不會受到時間因素限制,也不會受到空間因素的限制,在不同地域都可以開展,充分體現文化的靈活性。在傳承的過程中,群眾文化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形態成熟的一種文化活動形式,這也是人們價值觀逐漸改變的必然選擇。
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1.對四個現代化起到促進作用。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加強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對文化建設發展特別是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投入更多的力度。只有將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等各個方面共同發展、協調發展才能真正的實現現代化建設。
2.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隨著人們的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上,逐漸對精神需求有了更多的重視。現代社會的發展是物質和精神的全面發展,無論哪一個方面發展滯后都無法真正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以,政府部門應該對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進一步了解和研究,合理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從整體上提高人民群眾素質。
3.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積極作用。當今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起著重要的教育功能。通過辦文化館、圖書館、科技信息咨詢室等形式開展“三下鄉”活動,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滿足了農民學文化、學科學的強烈愿望。通過開展多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普及法律知識、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傳播現代思想理念改變傳統觀念,從而引導農民的一些保守觀念的轉變,改變農村精神面貌,提高農民創建新生活的信心和自我發展能力,逐漸成為新農村、新時代的新型農民。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
1.壯大和穩定群眾文化隊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壯大和穩定群眾文化隊伍。群眾文化工作人員主要是由社區、鄉鎮、街道等管理干部進行組織和管理,這些工作人員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需要培養和挖掘熱愛群眾文化工作的積極分子,培養一批知識水平高、專業技能高以及道德素質高等各個方面都優秀的群眾文化工作管理干部,進一步壯大群眾文化隊伍。在建設過程中,還要不斷的對管理干部進行定期培訓,促進管理人員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良好溝通,提高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
群眾文化管理干部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先從群眾的基本生活著手,將群眾的生活水平與當地的物質生活水平相一致。只有保障了群眾的生活條件,群眾才能進一步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從而更加重視自身的精神追求。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中,要為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和天賦,促使群眾文化更加豐富,進一步推進群眾文化建設。
2.傳承傳統文化,突出本地文化特色。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開放水平逐漸提高,在促進經濟貿易的同時,很多的外來文化來融入到我國文化當中。在對我國群眾文化進行建設的過程中,要重視人民群眾長期形成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比如燈會、游園、茶藝等,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歷史知識、人文知識等。因此,在堅持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形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加強地域文化的滲透。群眾文化的建設要以不同地域特色為依據,進一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將地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傳統充分的體現出來并加以繼承和發揚,有效的將現代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與地方文化傳統相結合。比如,開展民間文化周、民間工藝博覽會等。另外也要創新適應新時代需要的文化形式,通過有組織的活動開展和交流,開展地域性特質的文化項目集群。
3.認清形勢加快群眾文化步伐。在新形勢的發展下,重視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對目前新形勢認清和了解,才能將群眾文化工作有序、深入的開展。目前的群眾文化建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社會保障不全面、設施薄弱、投入較少、隊伍不穩定等,需要我們對其不斷的研究。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要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更加重視文化活動的精神追求,逐漸建設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全社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方面,讓群眾平等的參與和享受文化,加快群眾文化建設步伐,以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三、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展
1.逐漸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首先,隨著經濟水平的加快,在政治和經濟格局發生變革的同時,要對文化領域的變革重視起來。重視群眾文化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可以將一些大型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商業化,比如與企業結合、與商家聯合,將這種新的動力不斷的注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這種新的運作模式也是以后的發展方向。其次,新形勢下人們對文化、精神的追求不斷增加,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等逐漸發生改變,需求也多樣化,因此,對群眾文化以后的發展要將現代意識融入到發展中,不斷的進行革新,不斷的創新文化生活。再次,我國逐漸將文化產業作為重點建設項目,對群眾文化進行產業化也就是將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需求進行產業化。群眾文化的發展涉及到民間藝術、現代科學、城市綠化等多個方面,在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創造社會財富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群眾文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產業,要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進一步創新,不斷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要進一步擴大規模,以加快和諧社會發展。
2.進一步呈現社會化特點。新形勢下,政治經濟的發展正處于開發狀態,文化發展也正百花齊放,這也是不同地域群眾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結果,所以一個地區的文化總體特征隨著不斷的發展能夠從該地區的群眾文化中體現出來。一是,一個地區的群眾文化發展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時,會傳播到另一個地區,要不斷的將不同地區的傳統文化精髓進一步發揚和繼承。二是,群眾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受到發展空間的影響,很難再取得創新和突破,所以要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發展經驗。三是,將群眾文化活動有效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打造市場品牌,形成新的發展形式,使其充分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各個方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新形勢下,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要積極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這對于實現四個現代化、滿足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以及對新農村建設都起著積極作用。因此,要不斷提高和培養群眾的文化意義,不斷創新特色文化活動,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發展經驗,以促進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軍 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百科全書[J].精神文明導刊,2013(06).
[2]古建華 淺析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J].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09).
[3]宋文學 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成功案例解讀[J].電子科技出版社,2014(04).
作者簡介:劉淑娜(1977-8-),女,河南登封人,大學本科學歷,畢業于鄭州大學,助理館員職稱,目前主要從事群眾文化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