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方
(重慶市開州區后河初級中學)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科素養,傳統的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初中數學教育方式已經無法培養出21世紀真正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優化自己的教法,使所有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開展主動的學習活動,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為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科素養;教學策略
數學學科素養是指初中生既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又能在學習活動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還能夠對他們所習得的知識了解得更加深刻,學會舉一反三,了解數學的意義。數學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數學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它對推動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等都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數學也是初中生學好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被動教學方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科素養,使其掌握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下面,筆者從培養初中生的探究思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的情感認知三個方面,討論教師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一、培養初中生的探究思維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使其學會主動思考,以數學家的思維方式來學習數學。這并不只是為了讓初中生在未來進入數學研究領域工作,而是為了讓初中生養成勤于思考、勤于動手、愛學好問的好習慣。在《圓的有關性質》一課中,我利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并讓學生觀察畫圖過程,總結圓的定義,系統學習圓心、半徑等知識。然后,我問學生:“除了圓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是一致的,還有其他的點與圓心的距離一致嗎?”有的學生想了想,說:“沒有。”然后,我讓他們再親自動手,探究這個問題的結論是否正確。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思維性,要想學好數學,單純依賴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夠靈活應對任何數學問題。由于很多教師的教學意識不夠先進,他們還沒有轉變以中考為指向標的教學意識,從而過于重視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反而忽視了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忽視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只會做某道數學題,但凡這個題目往更深層次發展,或稍加變動,就會讓初中生束手無策。尤其是初三學生直接面臨中考,因此他們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學習任務很重,導致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到十分壓抑。因此,教師必須要把數學教學的基點放在如何培養初中生的學科素養上,使其掌握學習數學的科學方法,在提高他們數學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減輕他們的負擔。在《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一課中,我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分小組探究點與圓的幾種位置關系。每個學生都需要在小組內發言,將他們親自動手測量的結論在小組內進行闡述,然后,小組內部要將所有的結論進行整合,從而總結探究出“圓內的點到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圓外的點到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圓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等于半徑”這個數學結論。每個區域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可被認為是一個集合,這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圓與一個集合之間的關系。然后,我讓學生展開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自學活動,讓學生如法炮制,學會學習,初步樹立空間意識,掌握數形結合等相關數學思想方法。
三、加深學生的情感認知
初中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數學學科強調的是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這就為初中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增加了難度。然而,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抽象出來的具有概括性的知識,因此,教師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的轉變,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在學“圓”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我讓學生指出圓在生活中應用的實際例子。學生指出車輪、自來水管、奧運五環等。在將這些實際例子的特點總結出來之后,展開探究,便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圓的概念、性質等抽象的數學知識。
總之,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多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把教學重心放在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方面。教師要注意培養初中生的探究意識,使其學會主動思考,提高他們質疑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幫助初中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使他們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加深學生的情感認知,使其對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感觸更深,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品質。
參考文獻:
[1]陽定坤.加強教法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J].考試與評價,2013(6).
[2]何杏東.素質教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4(6).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