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微
(撫順市第十八中學)
摘 要:表現性評價既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又重視學生的表現過程,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經過三年的跟蹤研究,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談話、活動等方式,采用多種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學生表現性評價研究的相應策略。在教學中,能夠在評價參與者多元化、內容細節化、形式多樣化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教育回歸生活的思想品德學習理念。
關鍵詞:思想品德;表現性評價;多元化;細節化;多樣化
一、問題的提出
表現性評價是在美國興起的一種評價方式,又稱為“真實性評價”或“給予表現的評價”。它的評價方式有別于傳統的紙筆測驗評價,是對學生能力進行直接評價。為了切實貫徹新課改精神,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我對初中思想品德學生的表現性評價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目前在學習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制訂相應的策略。
2.資料法。從網絡、圖書館等多種渠道獲得理論資料,通過比較研究,掌握有關研究動態,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3.研究法。針對所任教年級的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研究,解決他們出現的實際問題。
4.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要對典型活動及課例進行分析,不斷總結規律。
三、研究的過程
(一)努力讓表現性評價的參與者多元化
傳統評價的主體是班主任,直接導致了對學生的評價過于片面。我通過讓評價的參與者多元化來解決這一問題:
1.提倡學生本身的評價。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成員互評,讓評價更真實。
2.加入家長參與的評價。采用課后活動、家長參與評價的方式,讓評價更客觀。
3.加大其他任課教師的評價。采用上課后打分的方式,使評價更全面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二)力求使表現性評價的內容細節化
思想品德課的本質表現在學生日常品德行為的實施,也就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我努力讓評價內容細節化。
1.教師加入備評價環節。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恰當地對學生的各種表現進行評價,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發言活躍度,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提倡小組合作。充分發揮團體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并進行互評。
3.增加思想品德課堂內外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進行互評,倡導學生“實踐導行”的學習理念。
在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我以自主設計的學案作為學生課堂表現性評價的主線,以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等活動為輔助,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評價。每學期都結合教學內容,適當設置一些專題活動,并進行評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盡力讓表現性評價的形式多樣化
“期末一考制”的評價方式已經不適合目前教育的發展。就思想品德學科而言,可以通過多元的表現性評價方式,讓學生真正受益。
1.努力充實自身,力求課堂上表現性評價語言的多樣化。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我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加以調節,巧妙地使用一些諺語、流行語、順口溜等對學生進行評價。
2.每學期初進行課堂問卷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自評及預習的學習習慣。
3.進行學期“頒獎典禮”活動。通過優秀獎、積極表現獎、奮斗獎、進步獎等不同獎項的設立,對學生的表現性評價不再單一靠期末考試成績。
四、研究的成果及結論
(一)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完善了學習評價的內容
在對學生表現性評價研究的過程中,我通過加入學生的自我評價、家長的參與評價、其他任課教師的輔助評價,達到使表現性評價參與者多元化的目的,從而完善了學習評價的內容。
(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了教育回歸生活的思想品德學習理念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表現性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課堂上的情境表演、辯論賽等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學生進行評價時,我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于表現突出的同學及時表揚,表現沉默的同學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采用同桌協作、小組交流、全班競賽等多種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積極表現,主動交流,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2.在思想品德課堂之外,表現性評價落實了教育回歸生活的思想品德學習理念
在思想品德課堂之外,調查問卷、班徽設計、法制小報等活動的設計,既讓學生參與到表現性評價之中,又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細化了評價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在研究過程中,我全面地觀察記錄學生的行為過程與結果,在學生交流與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課件,采用召開“頒獎典禮”活動對學生的表現做出綜合評價。
優秀獎激發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熱情,積極表現獎激勵學生踴躍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進步獎給學生增添前進的動力,團隊獎讓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奮斗獎使學生產生拼搏的勇氣。
(四)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我的業務能力
通過研究,我意識到應當尊重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大膽交流、主動表達。這使我的教育理念更新得很快。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