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忠 梁法輝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也是提升辦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因此,在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求校企雙方協同創新,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目前,大多數的校企合作還是停留在淺層次上,企業深入人才培養的熱情不高。本文通過我校(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為企業提供產學研一體化服務,協助企業建立人才評價考核標準及培訓體系,為企業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使校企雙方深度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實現校企雙方共贏。
關鍵詞: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服務;人才評價考核標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38
0 引言
職業教育的產生源于產業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必須以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為目標,突出行業屬性,強調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素養的綜合培養,因此,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也是提升辦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在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求校企雙方協同創新,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目前,大多數的校企合作還是停留在淺層次上,企業深入人才培養的熱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的政策還不完善。盡管國家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制定了相應的指導方針及原則,但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規和實施規則,對校企雙方在實施校企合作中的責、權、利沒有明確的表達,使得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法規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缺乏約束力和驅動力。
二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校企合作還沒有變成來自學校和企業自身內在發展的一種動力需要,因此,大多數的校企合作是短期的、不規范的、靠感情和人脈關系來維系的低層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統一協調的、自愿的整體行動。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機制,無法協調好企業、受教育者和院校之間的關系,使得在此基礎上的合作只存在于表面。
三是職業院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水平達不到企業的用人要求。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職業教育雖然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封閉辦學模式,廣泛進行企業崗位工作內容及用人需求的調研,但由于無法深入企業的人才開發體系,因此,不能完全掌握企業的人才標準,無法實現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的對接,不能完成課程體系與企業人才職業標準的融合,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自然不能滿足企業的嚴格要求。
2015年7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其中明確指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原則,企業要發揮重要的辦學主體地位,參與人才培養得全過程。在當前大背景下,我校根據自身的辦學基礎及長期形成的辦學優勢,創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服務校企合作新模式,把雙方的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
1 合作模式
整合校企雙方有效資源,服務學校人才培養及企業技能人才標準開發、現場技術攻關及企業人才培養平臺搭建,實現合作共贏。
創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本質上還是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通過一種新的合作路徑,最終形成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雙贏機制。
2 合作內容
(1)基于企業人力資源發展規劃,校企成立研發團隊,共同開發企業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并開發相應測評試題庫;
(2)對企業技能人才進行測評并依據測評結果開發相應培訓模塊,開展人員培訓工作;
(3)基于企業人力資源規劃,采用現代學徒制模式聯合進行職業人才培養;
(4)校企雙方開放各自的優質實訓資源,實現共用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共建實訓基地,為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及學校職業人才培養提供硬件保障;
(5)通過培訓及認證,校企雙方實現講師的互聘互用,為人才培養提供智力支撐;
(6)校企雙方共同組建研發團隊,依托學校實驗實訓資源,針對企業現場難題進行聯合攻關。
3 合作開展
(1)組織保障。為深入有效推進校企合作整體工作,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校企雙方共同建立三個團隊,一是由學校培訓管理部與企業人力資源部共同構建的組織協調團隊,主要職責是實現校企合作的對接及相關資源的協調與配置工作,采取定期例會方式;二是由學校各教學院部優秀教師與企業現場專家組建的項目執行團隊,主要職責是根據企業的實際述求確立具體的研究項目,制定明確的工作目標,詳細的任務分解及明確的工作標準和提交成果,完成預期目標;三是由學校的教學督導室、實習管理科及企業專家組成的項目評估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對實施的項目進行階段性評估、結果評估和總體評價,保證項目實施效果。
(2)項目研發。項目研發是校企深入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因此,項目研發中必須充分保障雙方的利益并使雙方利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清楚雙方的利益點。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贏取經濟利益,一切出發點必然圍繞這一根本目的,而這一根本目的的實現需要兩大要素:一是人員尤其是一線技能人員的能力素質,二是應用的技術及工藝。基于此,我們為企業提供服務也必須牢牢抓住這兩點:一是加強企業技能人才素質的提升,二是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學校的利益訴求點是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充分利用企業的優質資源,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校企持續深入合作的根本是學校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充分體現學校的價值度,使企業充分認識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校企合作。
(3)質量保障。項目進行中,評估委員會針對項目進行過程監控及目標綜合評價,跟蹤評價項目效果,查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及改善建議,確保最終目標的達成。
長春汽車高等專科學校創新的產學研一體化服務校企合作新模式是基于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及技術服務,同時整合雙方優質資源實現共建共享,其根本目標是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企業與長春汽車高專的校企合作才深入而持久地進行下去,這為其他高校與企業的校企合作提供很好的借鑒。
項目名稱:吉林省高教學會課題“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課題編號:JGJX2015D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