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相比較其他教材內容,體操項目是體育運動中難度較大、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的一類運動項目,它對運動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專項技能、場地器械條件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對目前文來高中體操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對教學中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尋求改進對策,為一線體育教師的體操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體操教學;制約因素;改進對策 a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3-0032-03
一、現狀調查
筆者對上海市文來高中三個年級6個班24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相關身體素質內容進行實效采集。學生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問卷2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針對目前體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從體操運動興趣、體操教材內容、制約體操教學因素等方面進行跟蹤調查得出以下結論,并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表1顯示240名學生中有63%的學生喜歡體操運動,有22%的學生表示一般,有10%的學生表示不喜歡,有5%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從對體操運動的興趣調查可以看出,高中生對體操運動還是比較喜歡的。
圖1顯示對體操教材內容興趣調查中,喜歡墊上運動的占82.2%,喜歡雙杠的占71.4%,喜歡單杠的占60.5%,跳箱占45.8%,其他30.4%。結果顯示,學生在學習體操項目中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差異,說明高中的體操教學內容也面臨急需改變的情況。
圖2顯示影響體操教學的因素主要包括:身體素質差、技術難度高、易受傷、意志品質差、缺乏自信心等。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怕受傷、受教師、場地器材等因素影響。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上述因素影響著高中體操教學效果。因此,在體操教學中應盡快找到適合的教學策略,促進體操教學地有效開展。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內容進行選項測試調查顯示,學生的上肢力量很弱,引體向上不合格比重達到62.6%。坐位體前屈測試的結果顯示學生的柔韌情況也不盡如人意。
二、體操教學制約因素分析
制約因素一:身體素質差
高中階段的學生生長發育進入青春發育成熟期,身體外型逐步成人化。學業水平壓力上升,運動能力儲備不足等因素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很快,從表2的調查顯示出學生的上肢力量和柔韌素質較差,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體操教學內容的掌握。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特別是體操項目對上肢力量、軀干力量的要求很高。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超重學生的出現導致教學中傷害事故頻頻發生,更加制約著體操教學的有效開展。
制約因素二:技術難度高
根據高中《體育與健身》教材內容要求項目有墊上技巧、杠上動作、跳箱等,相對實際教學中杠上動作、跳箱的難度相對較大。教師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難以完成,無法達到教學目標設定。體操項目又是一項需要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體育運動。學生的心理素質對體操教學效果的影響已成為體操教學中教師關注的重要課題。許多學生對難度較大的復雜動作了解不深或掌握不夠熟練,從而產生恐懼心理,導致技術動作不能順利完成,甚至引發了一些教學事故。
例如:單杠的懸垂、支撐后回環對上肢力量、腰腹力量有很高的要求,在動作中出現頭朝下的體位時,更讓學生感到危險。目前由于學生體質下降導致動作完成困難,造成學生的恐懼心理,教師又怕危險,出現意外的傷害事故,因此降低了教學的目標,甚至不進行正常授課。
再如,女生的橫箱屈腿騰躍,由于難度高,對身體能力要求也高,學生助跑踏板時的協調配合,撐箱時擺、收腿、快速推手的力量銜接都對學生的身體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時會遇到學生缺乏自我挑戰的心理意識,根本不敢完成動作。所以教師在正常的自然班教學中能夠實施教學并達成目標的太少,教學內容設置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制約因素三:專業教師缺失
教師是教學中的指揮家。教師的專業水平、講解、示范的能力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尤其是像體操這類較高難度的運動項目,如果教師自身都不能完成,甚至對技術技能一知半解的話,就很難保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更難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
制約因素四:場地器材受限
場地及體操器械是學生直觀認識和了解體操動作的主要工具,它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建立起了溝通的橋梁。完備的器材設施,不僅可以減少練習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且還能給練習者賞心悅目、心情愉悅的感覺,進而可以較為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據筆者了解很多高中學校的體操器材十分簡陋,場地面積也不夠,保護措施也不是很到位,同樣影響學生掌握體操動作的效果。
三、體操教學的改進策略
策略一:強化專項技能訓練
體操項目對練習者力量的要求比較高,既要有絕對力量,還要具備相對力量。教師在體操課的教學中,可根據內容安排相關體能練習,有針對性的體能練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力量方面能力,還可以使學生順利地完成體操動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表2內容練習可改善肌纖維的收縮力、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和肌纖維類型,進而提高力量素質;可通過持續訓練法、間歇訓練法和缺氧訓練法等重點發展學生的力量耐力和靜力耐力。
策略二:增加柔韌性訓練
體操教學中柔韌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動作的完成效果和優美程度,柔韌練習應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養成課前、課后鍛煉的好習慣。柔韌練習可以使肌肉得以牽拉伸展,有助于緩解肌肉的痙攣和酸痛,避免拉傷、扭傷的發生。
教師在體操教學中可通過表3的柔韌練習幫助學生拉長肌肉和結締組織,教師可將內容安排在課前、課間、課后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科學的練習,促進學生完成體操項目所需的身體素質。
策略三:適時進行分層教學
目前,體操教材內容面向全體普通學生,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有的學生身材高挑、魁梧,有力量但是身體較笨重。有的身材矮小、靈活些,就很容易學習掌握內容。因此,在體操教學中除了要全面普及體操教學內容外,還要因人而異,分層、分類開展教學。學生身體素質總是千差萬別,各有不同,因此在體操教學中,絕不能統一對待,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和興趣愛好,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別或層次進行教學,如:對上肢力量比較發達的學生,可發展器械類的體操項目,對柔韌性比較好、靈敏度較高的學生,可發展技巧類或藝術體操等項目,做到揚長避短。同時,身體素質練習要講究趣味性。各項身體素質的練習本身比較枯燥、乏味,易使學生失去興趣,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應該多結合一些趣味性的游戲進行身體素質的練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策略四: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
學校在師資配備方面要考慮教學項目的比重,可嘗試體操項目教師專業化教學。學校至少要配備專業體操教師一名,由這位老師在專業知識技能方面進行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培訓,統一制定教學方案、教學單元計劃,使得其他體育教師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細化體操教學形式、方法、手段,提高體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模式,促進學校體操教學專項化。
策略五:形成多元化的教學內容
當前,屬于體操運動范疇的項目很多,如大家熟悉的健美操、瑜伽、形體、舞蹈、普拉提、藝術體操、街舞、現代舞蹈、體育舞蹈等等。其實在高中體操教學中可輔助、滲透體操類的內容有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多元內容的體操教學課。如:教師可以將健美操作為墊上技能課的前導,將瑜伽、普拉提作為杠上教學內容的前導,將形體、舞蹈作為課后的放松,也可以作為拓展內容全面開展或作為社團課程開設。拓寬學生的學習面,讓學生了解體操、感受體操、熱愛體操,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價值觀。
策略六:場地器材的優化組合
體操教學中對場地器材設施有一定的專業要求,這需要學校硬件配備到位及大量的資金投入,如建立專門的體操館、力量器械房、形體舞蹈房等。也需要體育教師在現有的場地中進行巧妙的優化組合,如巧用體操墊建立雙單杠保護區、墊上運動專區,利用跳遠教學區建立跳箱訓練區等。體育教師還可以開發體操保護教具,如單、雙杠上可使用腰部保護帶、腕部保護繩,防止學生掉落器材,從心理上降低危險系數,使學生大膽的體會動作、完成動作。場地器材的優化布置從直觀上使學生樂于與器材親近,敢于挑戰自我,同樣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
四、結束語
體操項目是高中階段體育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體育教師認為比較難以實施的教學項目,學生的身體素質因素、專業教師的配備、場地的配套都制約著體操教學的開展。但是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們有責任在體育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思索,通過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用于我們的體操教學。學校要提供促進教師一專多能化發展的平臺,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傳授知識與技能,使得學生不僅擁有健康的體魄,更擁有專業的體育知識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李樹林,徐桂貞.論體操的內容與分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424-426.
[2]柴全義,趙永平.試論身體素質[J].遼寧體育科技,1996(3):11-13.
[3]劉猛,龍建新.淺談高師體操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遼寧體育科技, 2002, 24(1):39-39.
[4]黃曉靈,白智宏.體育教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張志勇.體育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蘇肖晴,陳琦.體育教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長征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