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鎧寧
摘 要:近年來,國家鼓勵創新發展,大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并提供多項優惠政策,但能夠享受的前提是企業的研發費用核算規范、歸集準確。目前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仍存在較多問題,導致無法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或對企業自身造成較大風險。本文將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會計核算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會計核算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以創新、科技和創新為核心,發揮科技創新整體引領作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對于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更是給予多項優惠政策,體現對科技創新的政策傾斜。而研發能力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不斷提高離不開研發費用的投入。另外研發費用也是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及審查稅收優惠政策享受資格的重要指標,因此企業研發費用核算是否規范、歸集是否準確關乎企業能否享受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也影響企業對內部研發活動的管控及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的會計核算問題進行如下探討。
一、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政策概述
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32號)規定,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的居民企業。
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企業方可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1)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3)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申請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后可依據稅法規定,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相關手續,除了企業所得稅減按15%的稅率繳納外,還可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前提是企業的研發費用核算規范、歸集準確。但目前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核算仍存在較多問題,為企業申請認定高新資格及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帶來極大風險。
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核算存在的問題
1.研發費用會計核算體系不健全
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非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由于內部財務人員對國家最新的財稅政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不熟悉,從而未對企業研發費用進行規范的會計核算。有些企業未單獨設置研發費用科目,僅建立輔助帳進行統計,導致研發費用散落在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下的各個明細科目中,核算不夠明晰。有些雖然單獨設置了研發費用科目二級科目,但由于未能綜合考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要求,導致三級明細科目設置不合理,對后續高新企業認定及匯算清繳工作造成影響。另外研發費用核算不清晰也不利于企業自身管理,對合理管控研發活動帶來一定困難。
2.研發費用確認和計量不規范
一是企業內研發活動與生產經營活動同時進行或多個研發活動同時進行,而在多個環節沒有進行嚴格區分,導致無法準確計量研發費用。例如研發與生產經營都需要的水電等動力,企業往往人為設定一定比例進行分攤,但卻缺乏相關依據,對研發費用及生產成本核算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另外研發人員同時承擔多個研發項目時,對于每個項目承擔人員工資的確認也往往采用直接平攤的方式,缺少相關信息支撐,大大降低了研發費用會計信息的可信度。
二是研發費用資本化確認不規范。實務中,很多企業內部研發立項混亂,還有一些企業因為研發活動具有較高風險性,考慮到失敗可能性較大,于是對一些研發項目不予立項,僅在研發成功后補充立項,這些都給財務人員后續確認和計量研發費用造成極大困難。并且財務人員非技術人員,對研發活動缺乏一定了解,加之部門間溝通不暢,因此難以對研發費用資本化條件和時點做出準確判斷,造成研發費用資本化確認不規范。
3.研發費用信息披露不充分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應當披露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然而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高層管理者對此問題不夠重視或基于保密角度考慮,鉆取信息披露制度的漏洞,對企業研發費用信息披露模糊或沒有披露,極大降低了財務信息質量,影響投資人及公眾對企業的全面認識及評價。上市企業尚存在此問題,而未對外公開財務報告的非上市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費用信息披露情況就更可想而知了。
三、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核算建議
1.健全研發費用會計核算體系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及其應用指南要求,將研究開發項目區分為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在滿足資本化條件時,確認為無形資產。因此企業應在總賬設置“研發支出”科目,同時下設“費用化支出”和“資本化支出”二級科目。此外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設置三級以下明細科目,主要有“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新產品設計費等”、“其他相關費用”等6大項,并設置部門、項目及資金來源的輔助核算。期末全面分析“研發支出”,達到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予以資本化,結轉計入“無形資產”,不滿足條件的進行費用化,并轉入“管理費用”。
2.規范研發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一是加強對研發費用原始資料的收集,準確歸集和分配相關費用。針對6大項明細科目原始憑證設置,做出如下建議:(1)“人員人工費用”按照人力部門提供的出勤記錄及分配表為依據,區分研發人員和非研發人員工資,多項目研發人員工資按對應項目工時進行分配;(2)“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等應區分研發使用和生產經營使用,屬于研發活動耗用的,應寫明對應研發項目,并請研發負責人簽字確認,不易區分的可采用工時、材料耗用等方式進行分攤;外購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可以按照相關憑證登記;內部發生的應當通過內部結算價或者作為費用、成本核算對象進行歸集和分攤;(3)“新產品設計費等”及“其他相關費用”等需取得原始票據及合同等資料,并標明具體對應的項目,需經辦人與研發負責人簽字確認。
二是加強內部控制,規范研發立項及資本化活動。企業應依據《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0號--研究與開發》及其解釋并結合自身情況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尤其針對研發活動建立完善的測評體系及嚴謹的報告制度。財務部門可依據測評結果及報告情況判斷研發活動是否符合資本化條件,從而對資本化時點做出準確判斷。另外應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針對本企業研發活動特點,建立系統化培訓體系,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財會專業知識以及企業研發技術相關基礎知識的培訓。
3.及時規范地披露相關研發費用信息
上市公司應披露“期末無形資產中通過公司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占無形資產余額的比例”。因此,上市公司應增強信息披露的力度,嚴格按照有關政策規定披露相關信息。此外建議上市公司在無形資產附注中還應披露“本年度研發支出總額占公司本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在管理費用附注中,單獨列示計入當期損益的研發支出,或在無形資產附注中增加“本期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總額”。通過這些指標可以更加詳細地反映當期研發活動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從而使企業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研發能力有更加全面和直觀的了解,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
對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也應盡量按照上市公式披露要求完善內部財務報告內容,一方便可以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詳盡的信息,提高研發效益,為高層決策者提供重要支持,另一方便也可為外部監管提供重要依據,為日后吸收投融資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S].國科發火〔2016〕32號.
[3]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S].國科發火〔2016〕195號.
[4]陸道翔.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規范研發費用會計核算的對策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218-219.
[5]趙團結.研發費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的一項難題[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10):13-15.
[6]楊知宇.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信息披露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386):76-78.
[7]程新生,傅寒冰,左倍恩.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資本化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6(5):37-43.
[8]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S].財稅[2015]1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