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旭清
摘 要: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能學得開心,學有所獲。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具體來說,教師不僅要抓好課前預習,課上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同時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學習興趣;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94
當前,新課程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各校紛紛投入到了教育教學改革中。在這種形勢下,我校也對語文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取得的成績卻并不理想,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二:一是教師沒有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錯誤地把將課堂還給學生理解成放縱學生,導致課堂秩序混亂;二是教師歪曲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表面看來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實際上仍牢牢把控著課堂,生怕學生脫離自己的控制。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呢?
一、重視課前預習
預習是指學生在上課前自學新知識的學習過程。通過預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學生理解一些自學的好方法,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但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的實施情況并不好,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不重視預習的問題,即便是安排了預習,也僅是口頭說一下,并未具體布置預習任務,學生更是不放在心上,直接忽略了預習。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實現有效預習呢?筆者認為在讓學生認識到預習重要性的同時,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合理安排預習任務。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都不相同,教師一定要掌握學生的這些情況,并據此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任務。二是教給學生預習方法。針對語文科學而言,讀課文、搜集資料、做批注和讀書筆記都不失為預習的好方法。讀課文: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弄清文中的生字、生詞,了解課文大意;搜集資料: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或其他途徑對作者的生平以及課文的創作背景有一個大致了解;做批注:要求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將重點語句圈、點、劃出來;做讀書筆記: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把自己弄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三是重視課堂檢查。安排預習任務后,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利用幾分鐘時間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否則極易導致學生在預習時敷衍了事。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好比點燃火藥的導火線,能夠推動學生主動去學習。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其是否成功對能否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乃至上好一堂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的類型,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如以舊引新法、設疑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圖片導入法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靈感,開拓學生的思維。如教授《稱象》一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在很久以前的三國,有人給曹操送了一頭大象,那大象又大又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大臣們有的說造一桿大秤,有的說將大象切成一塊塊來稱……曹操聽了直搖頭。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一個6歲的小孩,他說:‘我能稱出大象的重量。這位小孩是誰呢?他有什么好辦法?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讀讀就知道了?!边@樣導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興趣盎然地投入到了接下來的學習中去。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片、動畫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強、動態化的特點。借助它進行語文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刺激與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如教學《瀑布》一課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興趣的學習狀態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三、優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以任務為導向、以合作討論為手段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解決因學生之間的差異而帶來的教學難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F階段,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并不樂觀,分組不合理、分工不明確、合作時機不當的問題依然存在,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如何優化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合理分組,明確職責
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分組。一般來說,教師要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從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方面入手分成4~6人小組,以確保組間公平競爭,實現培優輔差。同時,還要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根據他們的能力,為他們安排職位。如選擇小組中有權威的成員當組長,統籌小組;安排邏輯能力強、書寫速度快的成員做記錄員,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安排思維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成員擔任匯報員,匯報小組最終討論結果。
(二)把握時機,實施合作
合作學習的開展,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不能濫用。具體來說,可在遇到以下情況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在突破重難點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攻克教學中的重難點;在意見不一致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辯論,培養他們的包容意識;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群策群力,讓學生受到啟發。
(三)留足時間,及時點撥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思考、討論,切忌未讓學生深入思考,就直接給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當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障礙時,教師應及時點撥,與學生一起分析、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獻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快樂閱讀,2013(18):97.
[2] 肖菁敏.試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170-171.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