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洋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的起始階段,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不僅引起了家長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學校的重視。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欠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們開始在教學中引入激勵教育,取得了顯著效果,本文就從激勵教育的應用價值出發,結合實踐經驗,對如何有效應用激勵教育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激勵教育 小學語文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41-02
激勵教育,就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對鼓勵學生學習,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普適性,能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本文針對激勵教育的應用價值,就如何有效運用激勵教育進行了如下討論。
一、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只重視提高學生的分數與教學質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導致學生對于語文課堂失去興趣,而小學又是學生學習主動性養成的重要階段,沉悶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激勵教育,進行針對性的鼓勵,可以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激勵教育,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他們成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激勵教育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激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計劃中的應用策略
(一)保持親和的教學態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的教學態度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對外界的認識有限,思想單純,想法比較天真。因此,他們會對教師這個授業者產生本能的敬畏,而學習成績欠佳者甚至會產生懼怕的心理,這種心理認知會對語文教學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充分了解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并采取對應的措施,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讓學生和自己做朋友。具體來說就是,要保持親和的教學態度,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具體可以從如下兩點入手:第一,面對學生時,保持親切的笑容和溫柔的態度,上課時不能太嚴肅、死板,增加和學生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即使學生違反紀律,犯了錯誤,也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準確把握分寸,不能過于嚴厲。第二,課外時間可以和學生多交流,主動詢問學生是否存在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游戲,并且參與其中,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課堂活動
在不同的場合,激勵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也有所區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能充分發揮激勵教育的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活動,采用活動的方式完成教學。這樣不僅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能提升激勵的作用。
例如,三年級課本中的語文園地,有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主要的內容就是介紹自己家鄉的景物,學生需要對家鄉的一處景物進行描述,最后對其描述進行評價,選出口語交際進步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為了完成這一練習,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教學的方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通常為5~6人一組,讓他們自己選擇組員,并推舉出一名小組長,每個小組圍成一個圈,每一個成員都要分享家鄉的景物,由小組長進行監督和記錄。待學生交流5~10分鐘之后,教師走訪,了解小組的交流情況。讓每一個小組都推選一名同學,向大家描述。對于描述生動形象,充滿趣味的同學予以肯定,指出其中的閃光點,鼓勵大家向其學習。對于描述一般和有所欠缺的同學,在肯定其描述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對家鄉的景物進行更細致的描述。在評選交際進步的同學時,教師應該重點選出表達不夠流暢的學生,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還可在班級上表揚其進步,推薦他們擔任下一次口語交際的小組長,增強他們的信心。
(三)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
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優勢也各不一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時,也不能采用完全相同的語言。而是要結合學生的長處與短處,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特長,規避其短處,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激勵教育的最大價值。
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自己預習,初步了解文章中不同的“小畫家”們所畫出的畫是什么,并且可以用畫畫的方式,將自己對“小畫家”們畫畫內容的理解畫出來,繪畫的過程中鼓勵他們選擇自己擅長的圖案。上課時,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情況,對于畫得好的同學,要對他們的繪畫水平給予肯定,并讓他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繪畫技巧,還可以將這幅畫當作范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對于不是特別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長來分配任務,讓他們也參與進來。例如,對于擅長朗誦的學生,可以讓它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并讓其他同學跟讀,對其朗誦能力予以表揚。這樣,結合學生的特長,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既可以讓他們進一步培養自己的特長,又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靈活運用多種激勵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意激勵的差異化之外,還要重視激勵方式的多樣化,并加以靈活運用。目前,絕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是采用語言表揚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對他們進行口頭的贊賞。通過此種激勵方式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期采用這種單一的激勵方法,效果會逐漸降低。因此,為了保持激勵的效果,需要語文教師根據不同的場景,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
例如,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對于性格比較內向,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看法的學生,可以在提問之后,用眼神鼓勵他們,主動回答問題。在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回答不出來,或者回答的不流暢之外,也要通過眼神和語言給予肯定,還可以通過輕輕拍打肩膀對他們進行鼓勵的暗示。除此之外,對語文寫作、考試有進步的學生也給予一定的獎品進行鼓勵,獎品可為筆、作業本等,在作業本上教師還可寫上幾句鼓勵的句子。這樣,不同的激勵方式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在其中應用激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兩方面。為了充分發揮其最大價值,我們結合實踐經驗,從保持親和的教學態度、充分利用課堂活動、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和靈活運用多種激勵方式等方面,對其應用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為廣大同行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安艷玲.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婦女(下旬),2014,12(03):70.
[2]董承英.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優化對策探討——談如何提升教學知識的可視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01):108+111.
[3]李學欣.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價值取向的應然選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7(01):179.
[4]么春德,白永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生物技術世界,2015,28(10):207.
[5]唐奕.翻轉課堂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與問題[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6,14(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