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嵐
【摘要】本文以音樂元素的融入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的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為主要研究內容,并就如何構建創新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創新意識的學生,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 創新 自主學習 音樂元素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88-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比欢?,傳統教學中以解讀文本,以傳授灌輸為主要渠道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如何使授課教師改變固有的陳舊教學理念,及時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诖吮尘埃倚3闪⒘苏n題小組,并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定位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教育部,2012)。
(一)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主導思想
新課程標準理論指導下的創新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即以創新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新課程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為核心,科學規劃教學過程,改變傳統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構建以創新教學方法為核心目標的教學模式。
(二)創新教育理念下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水平(盧建,2013)。在進行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提高實驗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創新精神,并能駕馭有效課堂的創新型教師。
二、創新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策略
課堂教學是把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教學實踐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得以實施的關鍵(教育部,2012)。如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是我們授課老師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關于音樂元素
歌曲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將其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小學生在快樂的旋律中得到審美的愉悅,增進情感的體驗,接受藝術的感染,還可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果(陳靜波,2012)。
(二)關于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倡和強調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合作學習凸顯學習的交往性、互助性和分享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余文森,2011)。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也在內容標準中對于學生的合作學習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平等意識并且激動學生主動學習。
三、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構建
本文所倡導的音樂元素的融入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實施的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倡導的是變“教”為“學”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機會。在課題實踐過程中,我們嘗試從教法上入手,即運用音樂元素于教學過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本課重難點;從學法上探究,使每位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學習以舊知帶新知的方法。
具體教學步驟:
(一)音樂激趣,課前熱身
【操作方法】于課前準備及熱身環節播放英語歌曲,借助音樂的熏陶,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1.課前的英語歌曲播放
結合校園每日英語廣播所選定的每學期8首課外兒童英語歌曲,于上課前播放,使學生在熟悉的英語歌曲中,舒緩心情,做好英語學習的準備,鼓勵學生伴隨著優美或歡快的歌曲,進行自由的英語口語交流,養成樂于開口的好習慣。
2.Warming up時的歌曲律動熱身
針對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用英語歌曲導入組織課堂教學,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的同學來說,他們喜動不喜靜,喜歡表演,所以在熱身環節選擇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歌曲時,我們可以給歌曲編排簡單的肢體動作,豐富歌曲的感染力,與孩子們做英語互動交流,為正式進入英語課的學習做好準備。例如歌曲:節奏感較強的歌曲“If youre happy”、師生互動問好的歌曲“Hi, hello, how are you”、肢體語言豐富的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等等。
當然也可讓孩子們根據歌曲的意思自己編動作,對此孩子們也會欣喜不已,經常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創編出各種別出心裁的動作。
(二)表演展示,復習舊知
【操作方法】結合上節課知識重點,學生進行上節課故事劇場的表演或是展示自編的歌曲或歌謠,培養自主學習思維與習慣。
以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所使用的北師大《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每單元為6個課時,第一課時為故事教學,其他第2至6課時為系統的單詞、句型以及相關的補充練習。我們要求學生可以在有層次地學完整個單元的內容后可以,對本單元第一課時的故事內容進行表演。因此,在復習環節,同學們既可以展示本單元的課文故事表演,也可以講本單元的單詞或句型自主創編成歌曲或歌謠。形式不限,旨在培養孩子們自主、自信的學習習慣。
(三)疑惑啟思,感知文本
【操作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理解文本內容,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通過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闡述已學習過的單詞或句型,將疑難點在書中注明,通過互幫互扶在小組內進行知識排查與疑難點的匯總,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自主質疑能力與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習慣。
1.自主質疑能力的啟發
在學習新文本的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學生通過初次閱讀文本在課文中標注學習疑問并向老師提出學習困惑,有效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積極思考的學習能力。
2.小組學習合作的開展
在為學生提供了自主質疑的前提下,適機開展合作學習,在小組內尋求同伴互助,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學習討論,不但能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更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故事教學預測能力的培養
(1)觀察重點插圖,預測故事內容。
在接觸語篇故事之前,先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重點圖片進行觀察與預測,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故事材料的理解。
【案例】教學北師大版四下Unit 9 Hot soup!課文時,教師通過出示文本中的第8幅插圖,引導學生理解hot在具體情境中的含義,并預測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
(2)借助課文標題,預測學習內容。
【案例】在揭示了課文題目為“My family”之后,請學生說說,根據課題你想到了哪些相關的學習內容呢?這是孩子們可能會以自己的學習積累說出他所認識的家庭成員,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etc.
(四)音樂律動,突破重點
【操作方法】借助音樂節奏型與歌曲曲調教學本課重難點句型,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音樂節奏型將每節課的重點單詞或句型編成瑯瑯上口的Chant, 或是利用音樂曲調演繹重點句型(特別是長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歌曲、歌謠簡單易懂,上口快,容易記憶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節奏感強,輕松有趣,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助于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培養。
(五)合作互助,文本朗讀
【操作方法】以齊讀、輪讀、互助掃除基本障礙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落實合作學習開展的意義,幫助組內每位成員具備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英語學科普遍面臨:任教班級多、周課時少、所任教的班級的學生中存在學習能力差異的現象。身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時常感覺分身乏術。而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我們發現:采用有效的措施,引導小組內的優秀“小老師”幫助組內的學困生,既有助于培養孩子們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的養成,又能使學困生逐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六)情境對話,知識運用
【操作方法】小組成員展示情境對話,分享合作學習成果。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交流與運用,因此,我們也希望孩子們在創新型的課堂教學中,能將所學的英語知識快樂地與組內同伴分享,大方地向老師與全班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七)自主創編,課后延伸
【操作方法】進行課文的后續表演,或將本課知識重點通過歌曲、歌謠或對話等形式進行自主創編。
創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的原則,我們倡導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自主創新、集思廣益,對本課所學習的知識重點進行再加工處理,使知識得到有效的升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
(八)音樂語言,貫穿全程
【操作方法】教學活動停止時采用的師生對歌、師生對話、有節奏地拍掌。
在創新型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嘗試改變以往使用英語指令要求學生停止的方式,進而改為用師生對歌,及利用音樂節奏型進行對話、拍掌等形式。我們發現英語課堂充滿了音樂的感染力,也使得師生能隨時沉浸在快樂的英語世界里。
在開展音樂元素的融入與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實驗教師借助不斷地學習、實踐和反思,有效提升了個人專業發展水平。與此同時,我們欣喜地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的自主參與過程中,能積極提出自己的新主張,學生的求知欲和英語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很大促進!課題實驗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體現,綜合實踐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盧鍵.2013. 教師隊伍專業成長若干問題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3]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陳靜波.2012.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余文森.2011.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