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之
【摘要】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這門學科意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綜合素質,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當前學生的見識廣了,知識面開闊了,這就為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應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 興趣 小學科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62-02
小學科學這門學科是小學階段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隨著新課程的開展,對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小學科學是一門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傳統學科的科目,小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整體能力。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較好的學習這門學科是教師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學生如果想要學好小學科學,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應用更加科學、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實現這一切,其中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就是很好的選擇,本文就來談一談趣味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趣味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的出發點就是直觀的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與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充分的發揮,使之能夠有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應用趣味教學的方法來教學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內驅力,較好的達到教學的要求。
二、趣味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
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主要是應用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為學生講解知識,如何運用語言就成了老師比較重視的問題。我提倡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應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這樣老師就會變得比較有親和力,更容易讓學生親近,學生會很信任老師,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悟性,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要鼓勵學生表達
科學的課堂不單單是要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主動的去進行探索研究,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表達,使學生學會相互交流,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經常有思維的碰撞。老師要清楚的知道在課堂中學生才是主體,老師要站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學生,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對于學生的需要老師要清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發言的權利,讓課堂的一言堂模式變為群言堂。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的天性是活潑的,他們善于表現自己,老師不要磨滅他們的這一天性,他們想說就讓他們說,他們有不同的觀點就讓他們表達出來,這樣解放了孩子的天性,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1]。
3.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的內容和他們的生活經驗達到相似的時候,學生學習知識時就會很有興趣,那么學習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與感興趣的話題出發,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生們會恍然大悟原來科學中還有這么多的知識與生活這么接近呢,與生活的聯系是這么緊密的。例如,我在教學空氣這一課時,我就引用了這樣一個情境:用漏斗裝水,水是進不去的,先讓學生說說原因,然后讓他們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出其中的科學道理:空氣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學生在自己的研究后能夠找出原因:把漏斗向上頂一下,使空氣進去之后水自然也就進去了。我在教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一課的時候,課堂中應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胡蘿卜、鵝卵石、橡皮、泡沫等,由于這些材料是學生在生活經常遇見的,學生感到十分的熟悉,從而就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探究這些東西在水中是否沉浮,很好的體現了生活中的科學這一理念,學習效果也很好。
4.利用多媒體教學,化難為易[2]
科學是很深奧的一門學科,包括的知識種類繁多、復雜,需要長時間的知識積累才能看到學習成效。這樣長時間的學習,學生感到科學是枯燥乏味的,感覺學習是沒有意思的,久而久之失去了對科學學習的興趣。而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以其精美的圖片、豐富的音頻與視頻等,使教學內容得以很好的展現,學生被這些所吸引,感覺科學是很有趣的,從而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生的興趣大增,較好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此外,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不單單通過單一的渠道,學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與空間,他們能夠選擇適合自己或是自己愿意的方法去了解基礎知識,在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有很好的掌握知識,教學效果自然很好。
總之,作為科學課的老師,我們要不斷的研究新穎、科學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本文提到的趣味性教學模式就是現在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教學效果是很好的,值得在廣大的中小學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大志.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2012,23(4):90.
[2]王永紅.小學科學教學要面向生活[J].科技信息,2011,11(25):45.